北京夏季气温较高,但是有许多适合避暑的地方,以下是一些推荐:
颐和园:古代皇家园林,拥有许多湖泊和遮荫的树林,是夏季避暑的好去处。
雁栖湖:位于北京西北部,是一处大型水库,周围环绕着山峦,景色宜人,是夏季避暑的好去处。
十三陵景区:位于北京北部,有许多古代***陵墓和山水园林,景色秀美,气温适宜,是夏季避暑的好去处。
石花洞:位于北京西南部,是一处地下溶洞景区,气温凉爽,是夏季避暑的好去处。
北京夏季气温较高,人们常常选择到周边山区或城市郊区的避暑胜地来消暑。以下是一些适合避暑的地方:
1. 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是一座***园林,拥有湖泊、山水、建筑等众多景点。园内有清凉的长廊、***山和乘凉的湖泊,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
2. 昌平龙庆峡:龙庆峡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京北地区的一个山谷景区。这里有清澈的溪水和瀑布,人们可以在山谷中漫步、游泳和享受自然风光。
3. 幽谷神潭:幽谷神潭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是一个有名的山水胜地。这里山清水秀,气温比城区低,有山谷、小溪、瀑布等自然景观,非常适合夏天避暑。
4. 慕田峪长城:慕田峪是北京长城的一部分,距离市区较近。这里山环水绕,气温低于城区,既可以登长城观景,又可以享受爬山的乐趣,是夏天户外活动的好去处。
5. 延庆八达岭:八达岭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这里有雄伟壮观的长城、茂密的森林和清澈的湖泊,气温相对较低,是夏天避暑的好地方。
此外,北京周边还有其他一些山区和度***村也是很好的避暑胜地,如密云、怀柔、房山等地区。选择适合自己的地方,体验清凉的夏日时光。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全国开始进入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现在最大的享受就是坐在空调房里,吃着冰镇西瓜,那么我们的先辈们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如何度过这艰难的酷暑呢?
其实古人们的智慧远非我们想象,他们可以过得比我们想象得更好,当然这只是上层贵族们的享受。
顾名思义,就是冬天取冰,藏在地窖里,夏天取出来使用。
这在清宫剧里面经常看到,皇帝给后宫赏赐冰块,谁得宠谁的冰块就供应充足,在其他朝代电视剧里并不常见,所以给人的印象是只有明清时期才藏冰。
其实,在周朝就有藏冰,《诗经》、《周礼》里面都有相关记载,而且还有专门的官员叫做冰人负责藏冰事宜。
三国时期,曹操在邺城修建铜雀台,同时修建的还有冰井台,其作用就是用来藏冰。
建安十九年,魏王曹操造此台以藏冰,为凌室,故号冰井。——《魏志》
古时藏冰都是***行为,有专门的窖井和官员负责,通常情况下是只供皇室使用。
随着社会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就出现了专门供皇宫的冰窖、专门供官府的冰窖以及民间私人冰窖。
《周礼》中就记录了冬天***冰储藏,等到夏天拿出来使用。这个传统历朝历代都有,装冰的器皿被称为“冰鉴”。《诗经· 国风·豳风》“七月”之中,诗云: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有“凌人”一职,专职管理“冰政”。
春秋时期还有“石虎铜龙”,将水引到建筑物上方,通过水蒸发吸热来给建筑物降温。
汉代,人们发明了“叶轮拔风”,《西京杂记》中有有种器械,有七片扇叶,每片一仗有余,通过人力转动产生风。后来人们对其进行改良,发明了通过水流带动齿轮让“风扇”转起来的器物。
唐玄宗为了解暑,在自己的皇宫内铺上冰砖,起到了降温的作用。他的大舅子杨国忠,夏天用冰雕围在桌子周围,效果也很明显,夏天在里面喝酒要穿棉袄。
宋徽宗就比较缺心眼了,由于冰都是冬天在江河里***集的,不卫生,都不直接食用,宋徽宗直接抱着冰啃,啃完就拉肚子。更缺心眼的是宋孝宗,他听说宋徽宗吃完冰拉肚子,自己非要试试。结果固体进去,固体出来,“吃冰棍拉冰棍——冥顽不化”,说的就是这哥们。据《宋史》记载:“朕前饮冰水过多,忽暴下”。
宋代还有冰鲜,将鱼肉、果蔬等食物放置在冰桶之上,属于“冷饮”一类。
其实不止在明清时期皇城夏天会用冰块解暑,在很早就有了这种做法。古代并无制冰设备,那古人夏天用来消暑的冰块从何而来呢?这些冰块都是在隆冬时节从自然环境中***集的,然后储存于冰库。
我国冰库的历史已有3000年。据史籍记载,西周时期的冰库就已颇具规模,当时称之为“凌阴”,管理冰库的人则称之为“凌人”。《周礼·天官·凌人》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斩冰,三其凌。”这里的“三其凌”,即以预用冰数的3倍封藏。西周时期的冰库建造在地表下层,并用砖石、陶片之类砌封,或用火将四壁烧硬,故能具有较好的保温效果。
《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一句诗表现***冰情景:"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十二月凿冰,正月搬进冰库储存。这两句诗用了互文修辞,真实的意思应该是每年的十二月到次年的正月,这两个月间忙于储存冰块。
1***6年,考古人员在陕西秦国雍城故址发现一处凌阴,容冰量可达190m³。凌阴挖筑于一夯土台基中部,呈仰斗形。顶部东西长10米,南北宽11.4米。四壁呈斜坡状,底部东西长6.4米,南北宽7.35米,铺设砂质片岩一层。
隋唐时,人们又发明了深井贮冰法,使天然冰块的贮存期大大延长。当时人们利用打井的技术,往地下打一口粗深的旱井,规制在八丈深以下,然后将冰块倒入井内,封好井口。夏季启用时,冰块如新。唐人史宏《冰井赋》云:“凿之冰井,厥用可观;井因厚地而深”。由于唐代的冰库多***用井藏法,所以唐人均称冰库为“冰井”。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kcmrd.com/post/69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