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持有《北京市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的家庭;
2.持有《北京市城市居民盛会困难补助金领取证》的人员;
3.持有《北京市低收入家庭救助证》的家庭;
4.月收入低于北京当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70%,都可申请成为低保家
市民政局8月27人日发布,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从家庭月人均2000元调整为2120元,本市首次出现社会救助标准一年两调。
从2018年1月起,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挂钩。2018年2月,本市曾调整社会救助相关标准,其中,城乡低保标准从家庭月人均900元调整到1000元,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从家庭月人均1410元调整为2000元。
9月起,再次进行调整的是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起,本市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与本市最低工资挂钩。2018年7月,市人力***和社会保障局下发《关于调整北京市2018年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9月起,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由2000元调整到2120元。
市民政局也随之调整本市社会救助相关标准。将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从家庭月人均2000元调整为2120元,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按照具有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分别不低于本市当年最低工资标准的20%、40%、60%比例执行。
从2013年到2018年,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由月人均740元调整至2000元,年均增幅约28.4%,全市累计救助低收入家庭3.07万户、8.38万人。
北京城镇居民低收入家庭收入今年是平均每人2120元,***如一个3人之家,他们的月收入5000元,平均水平没有达到2120元,按照北京市最低收入标准,由地方民政局人员进行核实,再补贴1360元,达到最低平均水平,这也是北京市人民***对低收入家庭的惠民政策。
为更好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经北京市***批准,北京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家庭月人均1100元调整为1170元,调整后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于2020年7月起实施。
据了解,北京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调整主要以统计部门提供的北京市居民基本食品费用支出和其他生活必需品费用支出为基础进行测算,综合考虑了物价指数和社会保障相关标准,兼顾区域发展差异,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同时,此次调整也充分考虑疫情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
据统计,截至2020年一季度,北京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62021户、103037人。
除怀柔、平谷、密云、延庆外的其他区,2人及以下户最高补贴标准为2500元/月,最低补贴标准为1000元/月;3人及以上户最高补贴标准为3500元/月,最低补贴标准为1200元/月。怀柔、平谷、密云、延庆四区的市场租房补贴标准则按全市标准的60%确定。
城乡低保政策规定具体因地而异,一般是:拥有当地常驻户口,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城镇户口的人均月收入低于245元/人.月,农村户口的人均月收入低于130元/人.月的,均可申请城乡低保。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kcmrd.com/post/68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