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户籍居住 > 正文

为什么北京户籍高考容易,北京户口为什么高考分数低

  1. 天津和北京的高考生到底哪一个更容易考上大学?
  2. 为什么北京有三十多所中学一本率90%?
  3. 北京人口那么多为何高考人数少?
  4. 拥有北京户口的孩子能在外地参加高考吗?
  5. 拥有北京户口的孩子能在外地参加高考吗?

天津北京高考生到底哪一个更容易考上大学

我觉得是天津的孩子更容易考上大学。看标题,是考上大学,而不是考上清北,985 211。而京津两地大学录取率相差不大。

说说答主的背景。我在天津20多年,当年就是大学之后留在天津的,去年我儿子也在天津考上了大学。

说说我的理由。北京是真正的藏龙卧虎之地,远远胜于天津。清北人航毕业的家长,包括复旦交大,留学归国的家长太多了,他们当年就是作为智商最高的一批人留在北京的,我们天津自愧不如。所以按照智商来说,还是北京的孩子由于有父母智商加持,智商较天津孩子高。(以个例抬杠的请远离)。

为什么北京户籍高考容易,北京户口为什么高考分数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由于家长的受教育层次高,生活习惯,课业指导,财富支持,参加补课班等是需要大量消耗钱财的,北京孩子也是更胜一筹。

再说说老师方面,优秀的人才喜欢去顶级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前几天说的清北毕业生批量进入深圳中学当老师就是明证。优秀的老师在解题思路,看问题的角度都与普通老师不同,在这一点北京也是更胜一筹。

再说说补课班的老师,与上面说的老师同理,也是北京的补课班老师更胜一筹。

为什么北京户籍高考容易,北京户口为什么高考分数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综上,北京培养出来的孩子更有竞争力,优秀的孩子更多,由于大学招生分省市单独招生,每年在北京招生人数没有太大变化,所以北京学生互相竞争更加激烈,绝对比天津更加内卷。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天津的孩子相对于北京孩子上大学更容易一些

其实天津现在由于海河英才***来了好多外地高层次人才,也很内卷的。

为什么北京户籍高考容易,北京户口为什么高考分数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应该是天津和北京不分上下,如果非要一个答案的话北京的考生更容易考上大学。

天津这些年的高考人数一直维持在五万五多一点的样子,高考录取率是百分之七十附近,北京略高于天津四五个百分点。但北京作为首都城市受到政策性支持所以含金量特别高,不是想落户就落户的,落不了户口就没有高考资格,再一个原因北京录取率高也是因为北京拥有的大学在全国也是最多的城市。

进入大学毕竟需要靠自己的成绩去争取,地域性差距也不是短时间可以改变的。所以需要孩子们努力、努力再努力。

什么北京有三十多所中学一本率90%?

1、北京高校众多,人均高教***几倍乃至几十倍于其他城市;

2、北京高考录取门槛低,在北京读中游985的分数,到了山东江苏只能上个双非一本;

3、北京教育***出众,外来人才多,因此中小学师资力量强,培养人才多也正常;

4、一本强弱悬殊很大,最惨的一本排名300多,部分专业比二本的强势专业还好考;

5、学校为了一本率,会优先推荐给学生一本院校,但未必是优质专业,因为毕业后工作待遇之类的跟高中无关,他们只注重升学数据。

综上所述,其一本率不能完全作为硬性标准。如果这些学生放在山东、河南、江苏、广东、安徽这些省份,一本率能达到70%都算奇迹,能继续保持90%一本率的估计最后连五所都剩不下。

正如张雪峰所说,他在黑龙江考490多分跟河南考620多分的上的竟然是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个专业。这就是分数线差异所导致的不公平竞争。另外一本率最高的其实还不是北京,而是天津,985录取率是江苏河南的五倍还多。

一是因为这些学生先天基因好。他们的父母很多都是清华北大985大学的外地学生毕业后留京的,基本都是全国各地最优秀的人才,遗传因素很重要。

二是北京教育***好。这些学校的教师都是顶尖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传授点都是考试和人生成长的成功经验,方法科学有效,同时还有众多院士教授和行业精英到校讲课专题辅导,有众多大学和博物馆参观学习

三是北京的学生积极上进认真学习心理阳光。学习是个苦差事,从小KETPETFCE,学而思高斯猿辅导,花钱不少家长督促,开花结果水到渠成。

作为一个北京初中生的家长,来说说北京一本率的事。

第一,北京的生源是全国的。这点大家应该能明白,北京的生源是面对的是全国最优秀的孩子,他们是传说中的考二代。举一个我家的例子来说,儿子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在靠前的位置,但从来不是最优秀的,有一次和他谈心有没有自信拿到全班前三的成绩。他白了我一眼,说你看人家爸妈都是研究生导师,你连研究生都没上去,就别要求我了。北京的大学、中央部委、央企和超级民企为留住全国最优秀的人,给了他们户口,然后这些优秀的考二代们带着他们上一带人的经验和教育与实力。就以清华和北大的每年录取的北京生源为例,传统的老北京可能连10%都占不到,但从生源数量上说,传统老北京其实占到生源数量过半。

第二,北京各区的教育不均衡。东西海三个区是优秀学校聚集,每个区又把最优秀的孩子集中在几所学校。虽然一直在控制,但北京的掐尖教育一直存在。在很多别的地方,学习好选择好学校是中考的任务,但在北京有时从幼儿园就开始了。经过一层层掐尖教育,好学生的聚集效应也是非常明显的。都说北京好考,可是北京依然有很多学校几年出不了一个一本生,尤其是郊区、山区的孩子更是这样。有个同事的妹妹从怀柔山区一所学校考入了哈医大,结果就是之后十年都是学校的荣光,因为这个学校之后再没有出现过985的学生。

第三,北京教育出手早,孩子其实真的也很累。我家孩子学习成绩还算可以,小升初这关当时择校也让我掉了一层皮。投简历、面试、考试,最终是拿到了还不错的学校,还有幸进了实验班。结果,初一入学之后英语摸底考试,老师直接用了中考的试卷,结果全班所有学生成绩均及格,还有几个学生考了近满分。我都不知道英语老师这几年要怎么教?单以英语成绩说,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完成了我们那个年代大学生的学业水平。

第四,北京教育***多,一本招生数量多。本身一本在今天中国也不算什么阶级划分的线了,一本数量和在京招生数量也确实比率较高。加上北京这几年在中考大力推进5年高职学校(大专)招生,很多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直接在中考就放弃了。使得本科率和一本率进一步提升。

其实你不需要知道答案,因为,说白了就是名额多,不是考得好,而是坑多,这就是为啥大家都来北京的原因,当然来了你就会知道坑更多,原来还得多挣钱抱辅导班,多挣钱上学区房,否则坑就没了,因为高中录取率也就60%

不知道你这个三十多所重点高中90%的一本升学率从那来的?以下纠正一下。

我家孩子之前就上的这十四所之一,学校十九个高三班,就读于学校的四个火箭班之一。她们班985升学率90%以上,学校整体一本升学率70%以上,其中985升学率20%左右。大专、三本、二本合计升学率30%左右。学校每年大致这样的水平。

北京总共370多所高中,仅14所很好的重点。就这14所重点,很多一本升学率也达不到你所说的90%。理解成大本升学率更准确些。

那么,一般重点,非重点升学率又怎样呢?

2019年,北京理工共本科一批29423,报考人数59209人,录取率49.7%。

记住,这是所有的一,二,三本的录取数。实际的一本录取是很低的。从2017年数据能看出一二。”2017年北京高考一本录取率为30.5%,其中985院校的录取率为4.29%,211院校的录取率为13.99%”。

北京有很多重点高中老师到周边省份去支教,一些重点高中更是成了全国的样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样板,不是死读书的培训学校。

我家孩子上的市重点,老师教学质量很高,学生即使在高三,也不用补课,[_a***_]按点休息。在高中,还依然坚持上钢琴课、舞蹈课。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两不误。

以前碰到一些典型的事。有的人千方面计解决户口,让子女在外地学习北京高考。结果大多考的很一般。

很多人未搞明白一个问题,高考不是看绝对分数,而是看你在本省(市)的相对排名。你能保证,在北京,就能排到前1000名?那是六十分之一,平均班级的第一名!

北京人口那么多为何高考人数少?

常驻人口是包含北京本市人口,与非本市户籍但长期在本市居住的人口之和。外来人口占少一半吧,这样来看本市一千多万的人口吧,安现在政策来看只有本市人口才能在北京参加中考和高考。

再有就是几年前的***生育政策,导致学生锐减,以前的很多中小学都取消还有合并了。综上所述,所以本人考生并不多。


参加高考人数少的原因是北上广是以城市为单位而进行的高考报名,其他的地区则是以省级为单位进行的高考报名。

而且这三个地区经济实力很发达,所以竞争非常高,当地户口比较难拿,所以光看本地***参加高考的人数并不会特别的多。

高考报考必须是考生的户籍所在地,北京人口数量如果减去非京籍人口数量大约在一千五、六百万左右,和全国的人口大省差距较大,以此推断,参加高考的人数和其他省市相比,自然就比较少。

另外一个原因是,有一部分学生去国外读书不参加国内的高考。

拥有北京户口的孩子能在外地参加高考吗?

拥有北京户口的孩子在外地参加高考,要看你所在地异地高考的政策是什么样的,符合可以参加,不符合只能回北京高考。

有的地区规定高中三年在本地就读的,可以和本地学生一样参加高考。

有的城市需要居住证积分政策满足条件可以参加高考。

各地政策不一样,建议咨询当地教育局。

拥有北京户口的孩子能在外地参加高考吗?

拥有北京户口的孩子在外地参加高考,要看你所在地异地高考的政策是什么样的,符合可以参加,不符合只能回北京高考。

有的地区规定高中三年在本地就读的,可以和本地学生一样参加高考。

有的城市需要居住证积分政策满足条件可以参加高考。

各地政策不一样,建议咨询当地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