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餐饮美食 > 正文

老北京人眼中的南京美食,老北京人眼中的南京美食是什么

  1. 北京烤鸭和南京烤鸭有什么历史渊源?
  2. 南京和北京是怎么由来的?
  3. 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的皇宫还有人住吗?

北京烤鸭南京烤鸭有什么历史渊源?

俗话说,来北京三件事,登长城、逛故宫、吃烤鸭。长城故宫都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符号这自不必说;而烤鸭这种菜品能与前两个名片并列,足见它的不平凡,而北京烤鸭与南京烤鸭有什么关系呢?要我说,它们就是亲戚关系。

“烤鸭”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的《食珍录》中已记有“炙鸭”。元朝天历年间的御医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中有“烧鸭子”的记载,烧鸭子就是“叉烧鸭”,是最早的一种烤鸭。而北京烤鸭起源于明朝,是南京烤鸭传到北方之后形成的另外一种独特美食,所以两者是有“亲戚”关系的。

话说,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明宫御厨便选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鸭制作菜肴,为了增加其风味,***用炭火烘烤,使鸭子人口酥香,肥而不腻,受到人们称赞,即被取名为“烤鸭”。当然,那时候烤鸭的吃法还是“干吃”,鸭皮鸭肉分开吃,具体做法也不同,跟现在的口味儿比起来还是有不小区别。

老北京人眼中的南京美食,老北京人眼中的南京美食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5 世纪初,明***迁都北京,烤鸭技术也带到北京。到了清朝同治年间,一位从清宫御膳房出来的烤鸭师傅把宫廷的烤鸭技术传到了宫外,这就开始形成了北京烤鸭。他用北京本地特产“北京鸭”作为基础食材,先在鸭身上开个小洞,把内脏拿出来后,再灌进开水,把小洞系上后挂在火上烤。这方法既不会让鸭子失水又可以让鸭子的皮胀开不被烤软。烤出的枣红色鸭子外观饱满,皮酥肉嫩。烤完的鸭子削成小片,讲究的还弄个皮肉分开片,片条鸭里脊什么的,再配以大葱丝、黄瓜丝、甜面酱,用薄饼卷着食用……是不是很怀念呢。

Cola

南京的鸭肴文化起源于春秋末年,有“金陵鸭肴甲天下”之誉。南京人食鸭历史非常悠久,有关南京鸭馔的最早记载,是距今2300多年,诗人屈原的《招魂》:“鹄酸臇凫,煎鸿鸧些”,意思是“醋溜天鹅肉煲煮野鸭块,还有滚油煎炸的大雁小鸽。”

老北京人眼中的南京美食,老北京人眼中的南京美食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追溯南京烤鸭的历史,必须要回顾一下中国食品烹饪史。有学者认为,宋代是中国食品烹饪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那时食品烹饪技艺取得了重大成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专业分工的精细;烹饪方法的变化多端;调味品的充分利用;食品菜肴造型技艺的提高。宋代烹饪技法变化多端,仅从菜肴食品名称中,就有炸、炒、炙、煮、蒸、煨、烤、煎、熬、焐等二三十种之多。宋元时期的方志文献中就有关于汴梁烤鸭、临安炙鸭、元宫烤鸭的记载。在当时各民族饮食文化相互交流、影响的背景下,食品烹饪中的烤制技法在民间普遍流行始于两宋时期。烤制技法在民间的普遍流行,构成了烤鸭流行的技术基础。唐宋烤鸭制法多样,风味各异,如“宫廷炙鸭”、“笼烧鸭”等。

而北京烤鸭的起源,近年来学者普遍认为其起源于江南和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把南京烤鸭的技艺带到了南京,成为宫廷御膳。而遍布于苏皖一带的小饭馆里,用铁叉在砖灶上烤制的烧鸭子,便是烤鸭的前身。老字号便宜坊,从明朝就开始营业,专注焖炉烤鸭几百年。1864年在前门卖鸭子的河北人杨全仁,请来御膳房里的孙师傅,独创明火挂炉烤法,将北京烤鸭在继承南京烤鸭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起来。

南京和北京是怎么由来的?

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最初定都南京,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形成了南京与北京两个首都的制度。两京之间在名义上有主有次,到最后以北京为主都,南京成为具有留守意义的陪都,中间经历了几十年的漫长争论,几次反复。

老北京人眼中的南京美食,老北京人眼中的南京美食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的皇宫还有人住吗?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以后,一直想要搬回自己经营几十年的封地北京,因此便着手准备迁都北京的事宜。在位期间疏浚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经济往来,恢复北京城的繁荣景象,同时恢复农业生产,百业兴盛。1421年,也就是永乐十九年春节这天,明成祖朱棣正式迁都北京城,并在北京城接受番邦使臣朝贺。一时风光无限。北京城正式成为大明王朝的首都。

那么作为“废都”的南京城后来怎么样了呐?其实也不差!

作为太祖朱元璋亲自选定建设的南京城,朱棣纵使在不喜欢这个城市也不可不顾及天下人之言。更何况自己的父亲太祖朱元璋就葬在钟山上。因此,明成祖朱棣将南京旧都作为陪都保留下来,迁都后的南京城并没有就此没落,明中叶时期人口达到了120万人,一直是全国最大的城市乃至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更是南方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朱棣更是在南京城保留了南京六部,可谓是建制全部保留,但是却名存实亡,政治上失去了真正的地位和意义。

而南京皇宫作为曾经皇帝及皇子皇妃们住所,在南京失去首都地位以后,平时便只留下了一些宫女太监操持收拾。不过,如果皇帝前往南京代天巡狩南方,也是会住在南京城的。没落的南京城辉煌早已不在。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身亡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被推为皇帝,年号弘光。入住南京皇宫。南京皇宫再次成为明朝首都,短短八个月后,南明弘光***随着南京城的沦陷宣告结束。可惜!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建国号为明。事实上在正式定都南京的两年前(1366年)朱元璋就已下令在南京营建宫殿建筑,到明洪武廿五年(1392年)南京城的宫殿建筑工程基本完工,整个营建工程历时26年,宫殿占地面积超过101.25万平方米,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事实上南京故宫101.2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还超过了今天我们看到的72万平方米的北京故宫,如果保存至今的话南京故宫才是世上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然而南京对朱元璋而言:只是在其削平张士诚、陈友谅等南方诸雄的过程中一个临时性过渡性的都城,因为在这一时期朱元璋赖以起家的基本盘就是江南地区。可在蒙元势力退回北方草原后从西北的嘉峪关到关东的白山黑水都成为了大明王朝的疆土,这时地处长江下游的南京已不再适合作为这个大一统帝国的都城——在此之前南京从未成为任何一个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定都于此的无不是偏安江南的短命王朝。南京距北部边疆千里之遥,定都于此对北方边防而言是不利的。

在唐代以前无论是武王伐纣、秦灭六国,还是刘邦以汉中为根据地取得天下或是隋唐依靠关陇贵族集团统一中国,在数千年间关中一直是统治者的根本重地。然而从宋代开始以关中为基础进而东出一统天下的东西格局为主基调的中国历史转变为南北格局:南面的汉族***面对的最大威胁是北部的游牧民族,在这样的格局之下位于渤海之滨、燕山之麓的北京的战略地位日益突显:赵宋因失去燕云而偏安南方;辽、金因占据此地而具有居高临下的战略优势。尽管如此,但当明军刚从元朝手中收复大都城时这里已先后由辽、金、元三个异族王朝统治了四百余年,和中原文明已出现了一些隔阂,加之战乱的破坏还显得有欠繁华富裕。以朱元璋为核心的明朝开国集团多起自江淮一带,北京对他们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地域,定都于此多少感觉不踏实。不过这并使朱元璋放弃迁都的念头——他委派太子朱标巡查长安洛阳和开封,想选择汉、唐、宋的故都为首都,然而此时的关中已然残破,不再具备作为一个大帝国都城的资格,洛阳的情况也大致相仿,开封则处于无险可守的大平原上,金灭北宋和元灭金时开封守军都吃够了无险可守的苦。无可奈何之下的朱元璋只得暂时将都城定在南京。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位由原太子朱标的嫡长子、朱元璋册立的皇太孙朱允炆继承。朱允炆刚一登基就意识到:自己那帮年富力强又手握一方军政大权的皇叔们压根就没瞧得上自己,于是他和自己的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秘密商议削藩,这就加深了以朱允炆为核心的明朝中央朝廷同地方藩王之间的矛盾。1399年七月朱棣设计擒杀了朱允炆安插在自己身边的北平布政使张昺、北平都指挥使谢贵,命令自己的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随即以”清君侧“为名发起了靖难之役。1402年六月朱棣的大军攻陷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在战火中不知所踪。1402年7月17日朱棣在***意拒绝臣下连续多次的反复劝进后宣布即皇帝位。

北平作为朱棣的起家之地而经营多年,朱棣继位后一直有心迁都于此。同时北平地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过渡地带一直是明朝的边防重镇,朱棣担心若定都南京会使后世子孙沉迷于江南的繁华富庶而忘却北方的边防安全,从而不利于明朝的整体国防建设。永乐元年(1403年)朱棣就下诏改北平为北京。永乐四年(1406年)北京方面的臣僚开始奉旨征调工匠、民夫上百万人,正式营建北京宫殿。永乐九年朱棣命工部尚书宋礼等修会通河。永乐十三年(1415年)五月平江伯陈瑄等开凿淮安附近之清江浦,使久废的运河重新畅通。永乐十九年(1421年)改京师为南京,北京为京师。十二月北京郊庙宫殿完成。次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至此明朝完成了迁都北京的全部工作。朱棣在北京营建了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北京故宫(当时称紫禁城),与此同时还修建了天坛、太庙等如今的北京地标性建筑。

严格意义上直到明英宗正统六年(1443年)北京才成为明朝的正式首都,在此之前北京一直称为行在——皇帝率领文武百官驻扎的临时首都。南京则称为留都——置官留守的首都。留都南京几乎完整保留了一整套朝廷体系:不仅六部、都察院、五府等行政官僚机构应有尽有,连后宫内廷的太监、宫女、侍卫也一应俱全,也就是说尽管这时皇帝不住在南京的皇宫之中,但南京的皇宫中仍住着一群太监、宫女、侍卫。由于皇帝不住在这里,对南京的太监、宫女、侍卫而言是无法通过攀附皇权上位的,一般来说在北京宫中犯错的太监、宫女、侍卫就会被打发到南京,表面上看是平级调动,实则等同流放。尽管南京的行政机构和后宫系统就重要性而言远远不及北京,但相当于是给北京朝廷***了一个备份,所以当李自成攻破北京后福王朱由崧在群臣拥戴下在南京即位,由此开启了南明王朝。

清军攻陷南京后将南京皇宫改为八旗军军营——设将军及都统二衙门于明故宫中,还从太平门至通济门加筑城墙予以隔离,这使南京故宫建筑遭到很大破坏。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玄烨首次南巡到达江宁,见到残破不堪的“明时故宫”大为感慨,于是作《过金陵论》一文写道:“道出故宫,荆榛满目,昔者凤阙之巍峨,今则颓垣残壁矣!……顷过其城市,闾阎巷陌未改旧观,而宫阙无一存者,睹此兴怀,能不有吴宫花草、晋代衣冠之叹耶!”由此可见此时的南京故宫已相当荒凉。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3月29日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在南京明皇宫里拆卸了很多珍贵的木材、石材用于修建天王宫,到太平天国灭亡时南京明故宫的宫殿和宫墙已基本无存。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破南京后太平军放火烧城,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也到处纵火,南京明故宫再次遭到破坏。经过这番折腾后南京明故宫彻底成为一片残垣断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