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户籍居住 > 正文

北京户籍老龄人口统计,北京户籍老龄人口统计表

  1. 北京人口变化趋势2014-2021?
  2. 北京人均寿命2020?
  3. 65周岁以上人口比例?
  4. 上海人口老龄化高于北京的原因?

北京人口变化趋势2014-2021?

2021年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据人囗统计北京儿童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说明人口结构不平衡,劳动力不足,社会就业出现空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对于中国来说这不是好消息。北京作为首都,科技文化中心如果缺少人才,对北京的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打击。

北京常住人口2014年一2021年呈小幅下降的趋势。其中老年人比重有所增加,2021年已经突破400万大关,这个数度说明,2021年北京进入了中度老龄化状态。相比之下由于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过大,导致即使放开生育政策年轻人不愿生,导至新生儿出生率低,死亡率大于生育率,出现负增长。

据《北京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2021年11月1日零时,北京全市常住人口为2189.3万人,与2014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1961.2万人相比,十年增加228.1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2.8万人,年平均增长1.1%。比2000年到2014年的年平均增长率3.8%下降2.7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长有所放缓。

北京户籍老龄人口统计,北京户籍老龄人口统计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北京人均寿命2020?

2020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2.43岁

报告显示,北京市高龄老年人不断增加,长寿特征明显。2016-2020年,8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逐年增加,从59.5万上升到63.3万,增加3.8万人。

2016-2020年,百岁老年人逐年增加,由751人上升到1438人,增加687人;其中,女性百岁老年人总量高于男性,且逐年增长。2020年,北京市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82.43岁。

北京户籍老龄人口统计,北京户籍老龄人口统计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5周岁以上人口比例?

国家统计局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关键数据。

在人口年龄构成方面,0至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至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与2010年相比,0至14岁、15至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下降6.79%、上升5.44%。

上海人口老龄化高于北京的原因?

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与上海城市人口发展的历史变化密切相关。上世纪50年代,上海进入人口出生高峰期。数据显示,1951至1960年,上海累计出生人口为272万人,峰值为1954年。这一阶段,上海出生人口总量大且集中,近十年来,这批人步入60岁以上的人生阶段,是现阶段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水平的主要原因。

北京户籍老龄人口统计,北京户籍老龄人口统计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上海在延迟退休方面率先试点:从2010年10月1日开始,上海展开城镇企业职工“柔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尝试。所谓“柔性”,即职工和用人单位协商达成一致,即可最多延长五年退休,“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

王晓初表示,上海老龄化程度全国最高,但其老龄化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新增人口的数量减少导致,出生率非常低,这一点就跟北京不一样。“试点的城市必须足够多,考虑到不同特性,比如有的城市出生率并不低,但同样老龄化,这样不同的城市都要探索,要总结经验,再推出更适合的政策。”他表示,至少“十二五”规划尚无延迟退休的***,还需进一步慎重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