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地道道的天津人来说,我们有着很悠久的文化,特色的美食小吃,那质朴亲和的性格我很享受,尤其我们天津那比较搞笑的口音,说实话,真的我爱了!天津的各个区确实口音大不一样,作为天津宝坻人的我,我们说话就是偏唐山味那种,虽然没有正宗的天津口音味道,但是不失天津人特殊带有搞笑的调调,著名艺术家赵丽蓉老师你们肯定知道。(特色代表: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相声)
天津文化确实吸引着我
希望你们有机会可以来天津来玩,感受一下当地人的淳淳韵味。
都说天津市里的说话是天津话,四郊不是,也许这样说的真的不了解天津。东丽区有很多说话口音吐字说的都是地道的天津话。光我知道的其它三个郊区倒没那么纯正。万辛庄,增兴窑,贯庄子,朱庄子,小王庄,詹庄子,潘庄子,吴嘴,杜庄子。
武清说的是北京话,宝坻,蓟县,宁河,说的是唐山话,大港(比较杂),静海,津南小站地区一般都是静海方言,塘沽和天津市区说话相似安徽宿州口音,津南大部,东丽,西青部分是海下口音,不能再分了,太细了。
天津是一个方言岛,市内六区据说是当初安徽蚌埠士兵守护,传下来的蚌埠话演变的。而四郊五县本身划分的时候,就是硬划分给天津的,比如,武清说北京话,临近北京,天津卖菜的说北京话的是武清人,宝坻说唐山话,著名表演艺术家赵丽蓉实际是天津宝坻人,
天津市区口音本来就是安徽移民带来的,并不是真正本地口音。以前就集中在中环线以内,现在逐渐扩展到外环线甚至更大的范围,主要是因为口音向经济发达地区倾斜吧。除了市区口音历史上天津本地口音大概分三种,静海口音(主要集中在西青、静海、津南,和东丽部分);武清口音(武清、北辰)和唐山口音(蓟县、宝坻、宁河、汉沽)
虽然,相声发源于北京。但天津仿佛是北京的后花园,如北洋***时期,很多政要政治失败后都选择在天津居住。如此,相声也不例外,天津的相声非常兴盛。天津的观众非常懂相声,而且非常挑剔。一个相声演员水平再高,只有得到天津观众的认可,才能算在相声圈立住脚跟。
北京皇城根下,相声讲的都是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天津相声在内容上有很大不同,天津相声所表现的大多是小市民的家长里短,把人们日常生活表现得,活灵活现,仿佛事情就发生在你自己身边,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接地气。
天津相声演员非常注重基本功。在相声表现手法上,讲究铺平垫稳,中间小包袱不断,不断给观众许多惊喜。一段相声,演出的时间非常长,一般需要半个小时左右。非常适合小剧场演出,但不太适合电视,特别是央视春晚那种一个节目10分钟,因此当年马三立***也只上了一次春晚就再也不上了,其儿子马志明更是没有上过春晚。
天津相声演员非常多,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如相声***马三立、马志明父子、杨少华杨议父子,郭德纲、曹云金等等。
现在互联网非常发达,网上相声也非常多,如马志明和黄族民的相声。有兴趣的可以多看看,如果能亲临现场就更好了。
说真的我知道的不多,天津狗不理包子和天津***花算吗,还有天津是不是有南开大学,我只是听说本人去过,但是那时候很小,去那里打工,光在厂子里干活也出去看看,在天津一年都没出去玩,如果再有机会去,就要好好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地方,期待这一天快点到来。
天津有什么特色文化和历史,像饮食,风俗,语言,曲艺,宗教信仰等属于文化范畴内的,五大道,古文化街,海河,意式风情街,天塔,天后宫,盘山杨柳青庄园,天津博物馆,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的炸糕等。举不胜举。
天津的历史悠久,有4000年历史。
天津是黄河目前的杰作,在宋、金之前,黄河都在天津入海。所以天津原来的位置是海洋,只是黄河母亲不辞辛劳,运来泥沙,冲积而成。
在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南、北运河交汇处,史称三会河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
唐朝开辟了芦台盐场,设置了宝坻盐仓。宋辽时,在武清设榷盐所,南宋、金国贞佑二年(1214年)设置直沽寨,是天津最早的名称,开始在今天的天后宫逐渐形成街道。
元时改直沽寨为海津镇,成为漕粮运输转运中心,设立大直沽盐运使司。
明时建文帝二年,燕王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在永乐二年十一月廿一(公元1404年12月23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
清时,顺治九年1652年,将天津卫,天津左卫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税收、军事等建制。
1949年1月17日,天津全境解放。
天津的文化有,天津大鼓,天津快板。天津说书,天津相声等等。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kcmrd.com/post/58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