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可能是和祖上有关吧,要说这“奇葩皇帝”还是属明朝最多。从正德之后就特别“奇葩”先给各位说正德皇帝吧!这个正德啊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务正业,爱玩角色扮演”为什么这么说呢?他呀不喜欢当皇帝,喜欢打仗,御驾亲征后赢了,还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给自己起名为朱寿。让他的文武百官不要叫他皇帝,叫大将军。还自封自己为国师什么的,想想多可乐吧。再者就是他的下一辈,嘉靖帝。这个嘉靖沉迷于长生不老之术,炼丹求药,信奉道教。但不得不说嘉靖虽然这个样子,在他在位四十于年里这个军政大全依然是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的。接着就是嘉靖的下一辈,隆庆皇帝。这个就有意思了,就是一个字形容“淫”都到了什么程度呢?吃媚药,就是我们说的***,用这个来提升自己的兴趣。说到这真是羡慕啊!这皇帝就是好,舒服。再接下来啊,就是隆庆的下一辈,万历皇帝。万历就出名了,从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一书之中可以了解到。这万历皇帝啊,不理朝政了,还专门和他手下的文官集团作对。你让***什么,我偏不干,总是找各种理由来推脱。就说这么几位吧,明朝一共二十来位皇帝吧,几乎每个都是“奇葩皇帝”。这也可能和他们的制度有关吧。有司礼监和内阁一起把持着朝政,才能让这些“奇葩皇帝”得到机会吧!
《明史》越读越生气,除了朱元璋、朱棣两个不识字的皇帝搞得较好,明武宗明穆宗稍好,其他的尽做坏事——***评《明史》。这应该是对明朝皇帝所作为比较客观的评价,实际上相比其他朝代,大明朝的皇帝确实不务正业,后世以清朝抹黑为由辩解。但以一些公认的记载来看,他们确实德不配位。如重用宦官,致英宗亲征被俘,弟弟登上大宝,英宗被放回也不想让位,直接软禁,后哥哥趁弟弟生病又夺回皇位。如明时,长期绝迹的倭寇屡屡袭扰,一群乌合之众的倭寇竟能攻下大明的城市,令朝廷头疼不已。还有炼丹的,当木匠的,几十年不上朝的,差点被宫女勒死的……堪称前所未有,个别只是偶然,普遍应是必然,则必有深因。
一、我们研究朝代国家时总是从大处入手,偏偏忽略了家庭家风。皇帝也是肉身,也有家,也是从小长大的,说偏点,和遗传基因也有关系。明皇岁能过六十的,屈指可数,大多不到四十而殁,身体状况极差,最短的一任,登基一个月就升天归位。在这种状况下,小皇帝多以年少登位,心智不成熟,于国事根本是不甚了了。另外由历任皇帝的所作所为来看,年幼时应没受过严格管束和系统训练,仓促登位的年青皇帝们不知道如何去管理这么庞大的帝国。
二、宦官当政,历朝将宦官提升到如此高度的也只有明。专门设立司礼监、东厂代理皇帝办事,让一群本该伺候人的货,去处理国政,能干好吗?前期还是打酱油的,到了明朝中后期皇帝懈怠,宦官当道,出了王振刘瑾魏忠贤等特大号太监,一手遮天。太监是什么人?躯体残缺,本就行事阴损心智畸形。特长就是哄皇帝主子开心,正是眼中只有主子没有国家。平时费尽心机让皇帝高兴,把奴位坐稳为第一要务。皇帝年少正是贪玩之时,有人代劳再好不过,苦活累活交给奴才们,自己炼丹的炼丹,木匠的木匠,极尽荒唐。人之本性,谁对他好,谁让他高兴省心,就越加信任,至于少年们没有分辨能力,更是如此,长此以往,羽翼渐成,即使有心铲除,也是不易亦是不舍了。
三、监督机制瘫痪。历代有谏官机制,作用可大可小,终其明,只有一位海瑞,还差点横死。在昏君,庸官,阉党的搅和之下,这种劝谏的作用微乎其微,皇上依旧找他的乐子,大臣依旧捞着银子,宦官继续当着权。偶有明君面对这种乱局,只能改良一时,妄称“中兴”,对于这种制度上的腐烂一直持续到明亡。
明朝的皇帝很奇葩,有只知玩乐的正德皇帝,专门炼丹修道的嘉靖皇帝,恣意声色的隆庆皇帝,躲在深宫死活不见大臣二十八年的万历皇帝,寻欢作乐身先死的泰昌皇帝,专门做木匠活的天启皇帝,这些皇帝之所以不务正业,其实与朱元璋有很大的关系。
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为了给子孙后代谋***,出台了两份永保朱家江山不变色的政治遗产。一份是《皇明祖训》,这是保护大明王朝的看家法宝。告诫子孙后代该如何做皇帝,如何管理好这个国家。一份是用制度强化家族特权。规定亲王府每年有五万石禄米,亲王子为郡王的,每年也有一万石禄米。还规定藩王的地位仅次于皇帝,大臣无论位置多高,也都要对亲王行拜礼。
朱元璋的两份政治遗产,造就了他的子孙后代不学无术、浪荡嬉戏、游戏人生的颓废生活,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努力照样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如此纸醉金迷的糜烂气息诱导出他们任性追求奇葩的行为。即使当了皇帝,根本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和责任心,当遭遇强势的文臣集体和宦官集体时,他们只能选择逃避或者举手投降。大明朝以朱元璋勤苦治国开始,到崇祯的呕心沥血上吊***收尾,中间这些奇葩皇帝们的所作所为早已把帝国精力耗尽,朱元璋抱着护犊子的心态来庇佑子孙,没想到却害了他们。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kcmrd.com/post/56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