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些农村的亲戚,这些亲戚真的是和睦可亲,常常打电话发微信问候我,一进城就会给我带一些土特产,我对这些亲戚真的很有好感,但不是因礼物,而是因真正的乡情!友情!亲情!
我们山东老家农村亲戚特别多,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我老娘兄弟姐妹五个,现在只有我85岁的老娘和一个小姨,17个外甥和外甥女,他们很多都是爷爷奶奶辈了,一般每年我老爹老娘生日、中秋节、春节每家1--4人来我家看老两口,特别热闹,同时我们家如鸡蛋、蔬菜等农产品从来不缺。农村亲戚特别淳朴,家里有啥事,出力气的活很多由他们来干。如这些亲戚家里的喜事,我老娘是必须参加的,还有就是我老娘给他们的家事主持公道。我感觉我们家的这些农村亲戚还是很不错的,如我父母生日,一个大聚餐,特别热闹啊!亲戚多走动才亲呢!
我虽然是城里人,但是从小在农村姥姥家长大,和农村人有着深厚的感情。农村人大多淳朴善良,勤劳智慧,亲戚之间来往密切,互相帮助,注重亲情。
八十年代,上小学后,我回到了城里父母身边。但是,因为和农村的亲戚有感情,所以,依然想念他们。当然,他们也非常想念我。冬天到了,舅妈亲手做好合身的棉衣、棉裤、棉鞋,给我邮寄过来。幼小的我穿在身上,暖在心上。
八六年,妈妈不幸病逝,刚上初中的我又回到姥姥家,和他们一起生活。那时候,农村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可是,他们每个人都非常疼爱我,姨、舅舅给我买新衣服,新鞋,甚至买饼干、江米条,只留给我吃,不给他们的孩子吃。因为他们说我是城里的孩子,吃惯了零食,习惯了穿戴漂亮,不能委屈我。姨还天天早起,给我做早饭,让我吃饱了穿暖了去上学。那时,彭胶棉的防寒服刚刚上市,还没有羽绒服一说,舅舅在供销社上班,当时的工资也就是七十元,他就花三十元给我买了一件,而自己的孩子们却舍不得给买。
八十年代末,我回到城里,他们经常去看望我,见面就给我零花钱,一次五元、十元的。
后来,我结婚了。他们也常常惦记我过得好不好。每次我去看他们,他们都会给我带回一袋面,或者家里收的土特产,过年时,他们还特意买东西去看望我公婆。零二年我买房时,他们两家借了我一万元,支持我全款五万买了第一套楼房。
如今,我已长大成人,做了母亲,才知道作为一个姨、姨父、舅舅、舅妈的身份,能做到像他们当初那样,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多么的不容易!所以,我也经常去看望他们,像女儿一样对待他们。
现在,他们的日子都过得非常好。拆迁住进了小别墅,家家有楼有车,表哥表弟们也都成家立业,儿媳妇们也非常孝顺,还是好人有好报,愿他们健康长寿,幸福如意!
农村今非昔比了。和大家说说我对农村几个亲戚的印象。一个亲戚一家五口人,男士有木匠手艺,一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左右邻舍做木工活,女士是村委会委员,一年都在村委会上班。儿子当兵后留在部队做义务兵。媳妇在县城开发一个小卖部,一边做生意,一边照顾儿子读书。尽管他们一年的收入在十万元以上,但是,仍然舍不得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几亩茶园和柑橘园管理得好好的。勤劳是他们的本份。
另一个亲戚。两个老人都超过七十岁,两个儿子都在城里做事,按理说,他们完全可以到城里和儿孙们享清福,可他们就是停不下来,不仅种了自己家里的责任田,还把邻居家里的几亩责任田也要来耕种了。农闲时还做豆腐卖。一年仅卖蔬菜收入就是四五万元。他们也是千方百计种地、种菜卖钱,儿子们劝了也不听,他们说,做习惯了,不做就要生病。
从以上两个农村亲戚可能看出,勤劳是他们的本份,勤俭是他们的特点,如果要他们在农村多种田、他们很高兴,如果要他们到城里去,按照他们自己的话说,那就是要他们的M。
我对农村亲戚不同时期不同的印象:
60年代,怕见面,见面了就分割了我的口粮;
70年代,怕见面,见面了就借钱;
80年代,见面好,带来的农产品,回去时带走旧衣和杂物;
如今好了,“老子不相往来了”!各过各的日子,见面方便了,网上聊天,视频相见。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不足为奇了,生活都好了,盼来不来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kcmrd.com/post/55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