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租房资讯 > 正文

清朝人在北京租房,清朝人在北京租房怎么样

  1. 清朝的北京归哪个省?都有哪些衙门在管北京?
  2. 满清入关后,清廷规定满洲人在北京享受什么特殊待遇?

清朝的北京归哪个省?都有哪些衙门在管北京?

清朝的北京与现在的北京相比,除了名字没变,其它的都大不一样。

顺天府

现在北京市辖区在清朝归顺天府管辖,而顺天府在清朝是一个特别行政区,相当于今天的副省级的***单列市。

清朝人在北京租房,清朝人在北京租房怎么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顺天府所辖面积比现在北京大很多大。除了现在的北京市辖区,还包括现在的天津市辖区和今天河北省的大部份辖区。计有五州十九县,即通州、蓟州、涿州、霸州、昌平州,以及良乡房山固安、三河、保定顺义密云怀柔平谷、永清、东安、文安、大城、宝坻、武清、香河、宁河等县。

(清代顺天府辖区)

而北京内城,就是今天的北京二环以内、宣武门大街前门大街以北的部分,则归大兴县和宛平县管辖。其中大兴县衙门设在安定门南的教忠坊,管辖东城。宛平县衙门设在地安门外西侧的积庆坊,管辖西城

清朝人在北京租房,清朝人在北京租房怎么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两个县衙的职责与其它地方的县衙大体一样,但不同于普通的县治,没有征收钱粮和学政的职责,而是以诉讼、救灾、治盗和民政为主。因为附郭京城,属于繁、难、冲、疲之最,因此品级比普通县令高两级,正六品,相当于普通地方的知府。

(清代大兴县和宛平县辖区)

顺天府尹在清朝是个独一无二的缺份,它名义上是个府缺,但级别上大大高于普通的知府,因为它虽然名义上是个府缺,职责却与各省巡抚类似。清朝普通的知府一般都是从五品或正五品,而顺天府尹则是正三品,而且明确规定是汉缺一人,满人不能担任。具体由光禄寺卿、太仆寺卿、通政史司副使和大理寺卿升任。实际上,顺天府尹是个准封疆职位,在顺天府尹干一任,就可以名正言顺到各省去任布政使了。

清朝人在北京租房,清朝人在北京租房怎么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顺天府尹一职是从顺天巡抚演化而来的。顺治初年,直隶省有两个巡抚,顺天巡抚和保定巡抚。后来直隶省由直隶总督直管,保定巡抚撤销,顺天巡抚仿照宋朝的开封府,改为顺天府尹,归直隶总督直辖。

满清入关后,清廷规定满洲人在北京享受什么特殊待遇

首先这里面有一个概念需要解释一下,在清朝入关后,所有人被分成两种户籍,一种是旗籍,一种是民籍。享受特殊待遇的是旗人,这些旗人既包括满人,又包括***和蒙古人等各个民族,。所以清朝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只问旗民,不分满汉”

作为满清入主中原的主要力量,“旗人”的特殊待遇就是享受胜利果实,顺治时期就曾规定“凡八旗壮丁、差徭、粮草、布匹,永停输纳”,就是说旗人除了当兵,并不需要尽其他的义务。免除了他们所有的徭役和赋税。除此之外旗人还享有很多特权。

首先,旗人和***在法律上是不平等的,旗人犯罪,刑法比***要轻,比如旗人犯了充军、流、徒之罪,可以免于发遣到远地服役,只在当地枷号。

其次,旗人的财产受到大清法律的特殊保护,“旗民不交产”,严禁旗人典卖、出售旗地,虽然明令禁止,但是早在康熙年间就有旗人私自售卖土地,为此雍正时期还专门拨出专款赎回土地。

第三,大量圈占土地房屋免费发放给旗人,一个普通的八旗子弟就可以分到房屋两间,土地三十亩。

第四入仕条件方面也有很大不同,***基本上只有科举考试一条路,而旗人则可以通过荐举、议叙、捐纳、世袭、荫子等多种手段进入仕途。而且在任职方面,很多要职都是必须由满人担任。

对于普通的满洲八旗子弟来说,清朝入关之后在北京的特权主要有三个:

一是住房问题,清朝入关之后,把明朝的北京内城居民都迁移走,只允许满洲八旗子弟住在内城,也算是众星拱月,守卫紫禁城吧。

二是工作问题,满洲八旗子弟可以补本旗内的兵丁缺额,还有机会得到皇宫侍卫、笔帖式等一些基层岗位的工作,虽然也不是什么重要职务,但是工作很体面,有些内务府当差的岗位还能传给下一代。

三是待遇问题,即使是不工作,满洲八旗子弟还是可以拥有“铁杆庄稼”,获得朝廷给的俸禄。虽然不高,根据一些清史学家研究,一般八旗家庭每月可获得1-4两银子不等,大米20-50斛,但比起一般的***百姓家庭,已经是收入很高了。

然而,正是这些特权害了八旗子弟,让他们习惯于这种安稳安逸的生活,不再有弯弓射箭的豪情和技艺了,战斗力迅速下降,康熙年间就已经如此了。

众所周知,明朝最终的灭亡跟中央缺钱是脱不了关系的,而且这与它要供养数量多达几十万人的皇室宗亲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在我国清朝期间,虽说王公贵族数量明显减少,但却又出现了另一个特权阶级,那就是旗人。入关之后,清廷对八旗子弟制定了一系列优待政策,旗人地位高于***,而且只能在***当差,做一些戍守宫城的清闲工作,不允许从事其他低贱职业

在宫中当差的旗人,时不时能得到皇上和妃嫔们的赏赐,离宫无业待家的旗人则无偿享受朝廷按时发给的“月钱”,俗称“铁杆庄稼”。久而久之,旗人都过上了寄生***的生活,对国家财政造成了严重负担。毫不客气的说,一个旗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所用一切费用全部都由国家承担,享受的***待遇极为丰厚,不亚于如今的欧洲居民。在清朝,八旗子弟拥有着普通***不敢想象的幸福人生,不过旗人间也是划分了等级的,享用的生活待遇还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

  清朝入关伊始,顺治帝下令八旗实施薪金制。这种制度规定,凡八旗前锋、户军、领催、骁骑,每人月给饷银2两,匠役则为1两。到了康熙年间,社会经济稳定恢复,八旗饷银开始大幅上涨,而且出兵打仗时还可以领“双工资”,这就是所谓的“行粮”制度——八旗士兵在领取原饷(原饷领取地为京师)的同时,还能在行营中另领一份饷银,即“行粮”。

  此外,八旗士兵的家属还能得到相应***,即“丁粮”和“马乾”,丁粮是朝廷支给八旗驻防官兵家眷的口粮,马乾则是马草料。另外,清廷入关后还给八旗将士分发了大量世袭土地,即“旗地”,即使是最普通的下等士兵,在当时都分到了十余亩田地,占田多者则达数十亩,不事生产的旗人往往会将土地出租给***佃户耕种,他们只需坐收田租。

如此生活水平,在那时绝对是顶尖的了足够令人羡慕。但是要知道,供养八旗子弟的白银乃是从除旗人以外的全体国民的赋税中而抽取的,为供养这群日益壮大的八旗子弟,大清百姓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这种通过牺牲普通大众利益来保证少部分贵族阶层享乐的剥削制度,注定是要被百姓所***,也正是八旗糜烂、开销巨大,才使大清越来越不得人心,最终走向覆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