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雍正的后妃们,大家应该会不约而同地想起《甄嬛传》。这部***剧就是发生在雍正年间的一部宫斗剧,剧中的妃子们几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最后只有甄嬛活了下来。
而真实历史上雍正皇帝的后妃们,仅仅只有两人得以善终,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查阅史料后,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妃子们的结局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种
一、寿终正寝
这些妃子中只有两人体面地活了下来,还成为了老寿星,最终寿终正寝。
一位就是熹妃钮祜禄氏,也即是甄嬛的原型。熹妃作为乾隆皇帝的生母,在雍静死后母凭子贵,成为了养尊处优的太后,最后一直活到了86岁才去世。此时的熹妃儿孙满堂,享尽了荣华富贵,实在是非常有福气。
另一位妃子则活得更长,他就是裕妃耿氏。裕妃的家世不太好,她是一个***,父亲也仅仅是一个管家,这在清朝后宫中并不受欢迎。好在裕妃进宫之后不久就遇上了钮祜禄氏,两人年龄相仿、趣味相投,很快就结为了姐妹。虽然说裕妃在雍正时期也活得比较压抑,但是到了乾隆时期,有了姐妹钮祜禄氏的关照,裕妃也总算是苦尽甘来,在后宫中享着清福。而且裕妃活得比钮祜禄氏还要长,一直到96岁才与世长辞,堪称是一位老寿星。
二、死得其所
乌拉那拉皇后是雍正皇帝的结发妻子,生前非常得宠,但奈何寿命较短,无福消受,年仅50岁就去世了,最后和雍正皇帝合葬在一起。
雍正有二三十个后妃,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二十八个,怕是后宫都能掀起来。但是历史上却不像《甄嬛传》演的那样。真实的雍正一生只立过一位皇后,她就是雍正13岁时迎娶的嫡福晋乌喇那拉氏,史称孝敬宪皇后。嫁给雍正时年仅10岁,婚后第六年便给雍正生下了嫡长子弘晖。但是只活了八岁便夭折了。雍正继位的第九年,乌喇那拉氏重病去世,雍正十分悲痛,对她的丧事十分注重,特以册宝谥曰:孝敬皇后。孝敬宪皇后和雍正一共做了四十多年夫妻,雍正是历史上少有的没有声色犬马的皇帝,而孝敬宪皇后则是历史上少有的温和恭敬的皇后,在后宫中也能与雍正的其他妃嫔友好相处,
和《甄嬛传》中的形象天差地别。康熙四十三年,钮祜禄氏被康熙指婚给当时还是贝勒的四子雍正,那年雍正26岁。由于钮祜禄氏出身不高,所以钮祜禄氏十余年间的称号都是格格,并没有因为儿子弘历得到康熙和雍正的喜爱而地位上涨。雍正临死时留有遗言,待他死后就将熹贵妃尊为皇太后,后来的钮祜禄氏活到了86岁,享尽了许多人一辈子也无法消受的“福、禄、寿”,得以善终。
综合来看,雍正对自己的妃嫔,也不算太差,跟着他的女人,他都尽可能的照拂,也给了她们安稳的生活,比起康熙,雍正算得上是厚待妃嫔了。
【我是浮生若浅,很高兴和您一起探讨!】
雍正帝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比起他的老爹康熙和儿子乾隆来说,雍正帝后宫中的妃嫔并不多,嫔位以上的两只手就能数的过来。
或许受到一些清宫剧的影响,让人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雍正帝的后宫非常不平静,不少人都不得善终。其实,历史中并非如此。
比如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她为雍正帝生育长子弘晖,可惜不幸早夭,孝敬宪皇后的身体不是太好,自雍正六年偶然伤寒开始,身体状况一直不佳,于雍正九年时病逝。
再看几位雍正帝时期的高位妃嫔,熹贵妃(孝圣宪皇后)、裕妃耿氏、谦嫔刘氏,包括受儿子连累失宠的齐妃李氏,都活到了乾隆帝登基后,都是高寿的代表人物,其中裕妃耿氏,也就是和亲王弘昼的生母,更是活到了乾隆四十九年。
比较不幸早逝的,一位是咱们很熟悉的,年羹尧之妹年贵妃,为雍正帝生育三子一女,因身体状况不佳,于雍正三年时病逝;宁妃武氏在雍正十二年是薨逝,而懋嫔也卒于雍正八年。而其他位份更低的贵人常在答应,活到乾隆年间的也大有人在,也有不幸早逝的。
雍正帝是个勤政的皇帝,对后宫之事并未太上心,他的后宫也并未如电视剧中那般“腥风血雨”,多数的妃嫔都获得了善终,更好一些的熬到了尊封皇贵妃、贵妃,放在后宫中来看,已经很不错了。
因为只有皇后才能和皇帝葬在一起,所以首先纯惠皇贵妃是没法和皇帝葬在一起的,但是她有自己的陵寝,只是规格没那么好。而乌拉那拉氏虽为皇后,却做出了断发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在清朝只有皇帝和太后去世皇后才能断发。这件事惹怒了皇帝,将乌拉那拉氏拉入冷宫,没收皇后册宝,不给设牌位,儿子都没发祭奠,伺候的宫人也只留了两个,实际上等同于废后。就连葬礼也简简单单,只有64人抬棺,真正的皇后是上千人轮流抬棺的。
堂堂一国皇后死后却被塞进了妃子的坟墓里,这样的事情在清朝乾隆帝之前恐怕是没有先例的。然而,随着乾隆帝继后辉发那拉氏的死亡,这一切改变了。辉发那拉氏皇后因为生前擅自断发触怒乾隆帝,最终被不废而废,最后被以皇贵妃的名义葬入纯惠皇贵妃的地宫,由此可见乾隆帝对她的恨到了各种程度。
在古代封建制度森严的等级之下,作为一***的皇后大多数都应该跟皇帝葬在一起,即使不与皇帝同葬,也会有单独的地宫。但是继后辉发那拉氏不仅没有与皇帝合葬,也没有单独建陵寝,反而被塞入早于她去世的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之中。导致这样的结局是因为乾隆三十年发生了一件事情。
乾隆三十年,继后辉发那拉氏陪伴皇帝南巡,在途中,二人不知什么原因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导致皇后做出断发这样大不敬的举动,震怒之余,乾隆帝虽然没有废除她的皇后之位,但却收回了他的所有册宝,并将她打入冷宫。一年之后辉发那拉氏病逝,乾隆帝下旨将其按照皇贵妃丧葬规制处理,实际上,她的丧礼仅为嫔的级别。并且没有单独为他建立墓券,而是将她葬入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之中。辉发那拉氏死后不仅没有单独的墓券,甚至没有神牌,自然也得不到后世子孙的祭享,可以说是清朝历代皇后中结局最惨的了。乾隆帝对她可以说相当绝情了。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乾隆之所以把乌拉那拉氏葬到纯惠皇贵妃的地宫,并销毁一切有关乌拉那拉氏的资料,归根结底是恨透了她。因为她居然敢诅咒皇帝,置皇帝的威严于不顾。乾隆绝对不能容忍,必须严厉处理,以儆效尤。葬到纯惠皇贵妃的地宫是因为地方大,能够塞得下乌拉那拉氏的棺椁。乾隆已经不愿意给她一个独立的墓地了。还有一点,纯惠是乾隆的宠妃,生前位份仅次于乌拉那拉皇后,但也因继皇后丧失了陪葬裕陵的机会,只能葬在妃陵。因为棺位有限,仅剩的两个除了未来的太子之母之外,必须给乌拉那拉氏留一个位置。继皇后截发之后,乾隆很生气,一想到纯惠因她不能葬在自己的身旁就更加来气,为了报复她胆敢忤逆自己和让她给纯惠皇贵妃赔罪的心理,所以把乌拉那拉氏葬在纯惠的旁边下首位置。
这里所说的乌拉那拉氏,就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也就是历史上的继皇后辉发那拉氏,将其称为乌拉那拉氏是根据《清史稿》的记载。
那拉氏,是海西女真四部王族的姓氏,也称为“纳兰氏”,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纳兰明珠、纳兰性德等。叶赫、乌拉、辉发、哈达,这四个是部落的名字,加在那拉氏前以示区分,因而就有了叶赫那拉氏、乌拉那拉氏、辉发那拉氏和哈达那拉氏。
乾隆朝的继皇后,也就时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1718年—1766年),来自辉发那拉部落,赠一等承恩公、佐领讷尔布之女。《清史稿》中,将其记载为乌拉那拉氏。2018年热播的两部清宫剧中,《延禧攻略》中的继后遵循了历史惯例,称继后为辉发那拉氏;而《如懿传》中,则按照《清史稿》的记载,称继后为乌拉那拉氏。
辉发那拉氏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嫁给当时还是宝亲王的乾隆皇帝弘历为侧福晋。乾隆皇帝登基后,在乾隆二年(1737年)册封为娴妃,乾隆十年(1745年)晋封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年(1748年)晋封为摄六宫事皇贵妃,乾隆十五年(1750年)正式册立为皇后。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对于收回辉发那拉氏手中的四份册宝给予了自己的解释:
“孝贤皇后崩逝时,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之侧室福晋,位次相当,遂奏闻圣母皇太后,册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又越三年,乃册立为后。其后自获过愆,朕仍优容如故。乃至自行翦发,则国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顾。然朕犹曲予包含,不行废斥。后因病薨逝,只令减其仪文,并未降明旨削其位号。朕处此事,实为仁至义尽。且其立也,循序而进,并非以爱选色升。及其后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爱弛......”
继后辉发那拉氏是在孝贤纯皇后,也就是富察皇后去世后,主政六宫,并且被册立为皇后。但是辉发那拉氏竟然削剪头发,按照当时的礼节,皇上和太后在世时削剪头发是在诅咒皇上和太后,这是大不敬的行为,因而这也引起了乾隆皇帝的震怒,乾隆虽然没有废黜继后,但是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收缴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共四份册宝夹纸。按照乾隆自己的说法,他这是做到了仁至义尽,说白了,乾隆并不是因为年老色衰而对继后移情别恋,而这一切都是辉发那拉氏咎由自取。
一年之后的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继后便在凄凉与忧郁中病逝,而他为乾隆所生的皇十二子永璂,自始至终也没有得到乾隆的喜爱,死后才被追封了贝勒。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kcmrd.com/post/51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