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户籍居住 > 正文

清朝北京户籍档案,清朝北京户口

  1. 清代是如何定性是哪里人?
  2. 如何查阅清乾隆年间某一县的人口户籍资料?
  3. 为什么清代名臣大部分都是汉人?有哪些满族的名臣?
  4. 北京四九城指的是哪里,是不是只有四九城才算“老北京人”?

清代是如何定性是哪里人?

清代的定性是根据个人家庭户籍和祖籍来确定的。清代的户籍制度非常严格,每个人都有一个明确的户籍,记录着他们的家族世代传承的祖籍和所属地区

在清代,人们的祖籍通常被认为是其身份和身份的重要标志。一个人的祖籍通常基于他们的父亲的祖籍。这意味着一个人的身份是通过父系世袭决定的,从而传递了家族的社会地位和特权。

此外,清代还有一个内外分籍的制度。内籍指的是一个人的户籍所在地与其居住工作的地点相同,而外籍指的是户籍所在地与实际居住和工作的地点不同。

清朝北京户籍档案,清朝北京户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清代东南沿海地区的人被称为洋人,比如福建洋人、广东洋人等,他们的户籍通常有一定的特殊待遇,并享有一些特权。

总体而言,清代的定性是通过个人的家族祖籍来确定的,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其社会地位和身份。

如何查阅清乾隆年间某一县的人口户籍资料?

这个问题略微宽泛一点,我只说一下一般情况。无论是否乾隆年间,还是其他清朝各时段,查阅某一县的人口户籍资料时首先要查阅的肯定是各县的县志,然后是所属府的府志和所属州的州志,再者就是所属省的省志、通志

清朝北京户籍档案,清朝北京户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里强调一点,这种人口户籍资料只是代表的是本县的纳税人口,而不是实际人口。

省志或者通志

某一省编纂省志,或名某某省志,或名某某通志,其人口户籍部分均取材于下级府(直隶州)、县(属州)所上呈的数据,因为其重在通省范围,故而对一县的人口户籍数据就稍微简略一点,且大多是抄自县志。下图为康熙《福建通志》中的人口户籍数据部分截图。

清朝北京户籍档案,清朝北京户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府志或直隶州志

清朝实行的是省、府(直隶州)、县(属州)***地方行政制度,某府(直隶州)人口户籍部分取材于下级县(属州)所上呈的数据,因为其重在通府或全州范围,故而对一县的人口户籍书局也稍微简略一些,并且多与县志中记载的人口户籍数据相同。下图为乾隆《福州府志》中人口户籍数据部分截图。

县志或属州志

县是古代,包括清代在内最基础的行政单位,其管辖一县的人口与户籍,直接通过统计获得人口数据,可谓是第一手的数据,省志、府志均***自其中,因此可能是一县最直接的人口户籍资料,是复原某县人口户籍情况最值得参考的资料。下图为康熙《南平县志》中人口户籍数据部分截图。

最后,补充说一点,各级地方志是查阅户籍人口资料最应直接、首先查阅的对象。但是,具体到某一个县而言,也许其有更专门的人口户籍统计资料流传下来,这时就要广泛搜集。总之,各级地方志是获取某县人口户籍数据的首先要查阅的资料,注意其真实含义是纳税人口并进行详密考校后这些数据方可有条件地使用。

什么清代名臣大部分都是***?有哪些满族的名臣?

这只是人的主观看法而已,只是凑巧人们知道那几个是***而已。

在清朝,满汉差异远不如旗民差异来的明显。

清朝的户籍体系下,一种是民籍,就是普通公民,一种是旗籍,是特殊公民。

民籍里面有满人,***,蒙古人等等,旗籍也是一样。

按照这个标准,你所熟知的很多“***”,其实是“旗人”,在皇帝那里被当做满人的。

举几个例子吧!

1,八旗汉军因战功封有很多知名世家,如李永芳、范文程、佟养性、石廷柱、尚可喜、耿仲明、沈志祥、张大猷、鲍承先、祖大寿、马光远、蔡士英、孙得功、王世选、左梦庚、施琅等家族。

清初的这些著名“汉奸”,是被当做满人看待的。

2,年羹尧,田文镜雍正一文一武两位名臣,都是汉军旗,相当于满人,在雍正面前自称“奴才”。

3,张广四,李侍尧,乾隆时期的汉军旗人,也是乾隆的好奴才。

北京四九城指的是哪里,是不是只有四九城才算“老北京人”?

老北京人很难界定,你说四九城内的算,辛亥革命前只有满族人能居住于此,那么说汉族人都不算。1644年前满清是生活在关外的,是被吴三桂带进来的,原住民的后代才是真正的老北京,谁是?谁也说不清。所以说北京自古以来就是移民城市,他的包容性是有传承的。

有北京户口的,都是北京人。居住在北京10年以上的,都是老北京人。原本的老北京的概念,一开始指的是民国时期的满清遗风。再后来指的是保持北京生活传统的人。

现在炒作老北京人概念的,是外地在京干买卖的,北京胡同串子,和一小部分北京个体文玩户,餐饮户。

现在的老北京概念,代表着50后,60后,70后们的童年回忆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