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种情况太多了,只是被曝光的不多。刚刚看完那个视频,感觉女记者挺勇敢的。实体店不好干,这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有欺骗顾客的嫌疑。但真正排队的顾客除了时间也没有什么损失,毕竟也是等价交换。从这件事我们也要反思,为什么真的有人愿意排队一个小时去买吃的?反正我是没那时间!
都是一些风险投资机构搞出来的一出戏!已经投入几千万了,如果不能搞大,进而想办法退出,那投资如何变现?这样一看,很多的做法就很好理解了。其实就一个做几样非常普通点心的烘焙店而已!
“网红店”要的就是个热闹,东西有多好吃,其实未必,大家不过凑个热闹。
我是讨厌排队的人,自己喜欢的餐馆一旦排队,都会转身而去,基本不会去专门排队找“网红店”。所以,对我这样的人而言,找人当托这样的营销方式基本无效。
而我的“不赞同”这种营销方式,其实是从道义而言。“托”的存在,会让人感觉商家不诚信,有受骗上当之感。但这种“道义”上的谴责,在现实中起多大作用,很难说。短时间内,被曝光的店可能门前冷落,但长期影响可能并不大。人都是见忘的,同时,某种行为方式,比如追网红店之类,不会因为“上当”而改变。商家的所谓人气,大部分都来源于消费者的从众心里,一家门庭冷落的店和一家排大队的店,你选哪家?
如果商家的产品质量没问题,仅找托排队这种行为,还真不太好治。
我看朋友圈里有人吐槽网红店的东西“不好吃”,呵呵,愿打愿挨的事儿,怪谁?
鲍师傅花钱雇人排队,营造出一种排队都买不到的***象,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以为这玩意儿有多好吃呢,纷纷跟着排队,糕点拿到手发现也就那样。
这个场景是不是有点熟悉,是不是跟你在淘宝上看到一件销量很高的衣服,然后买回来发现也就那样的感觉,是一样一样的。
是的,淘宝刷单刷好评的大军,摇身一变,受雇于网红品牌,在马路上排起了长队,在现实世界里刷起了单,是的,刷单大军实体化了。
这行为就跟淘宝店刷单没有什么两样。
在淘宝平台上,刷单是要处罚封店的,然而实体店刷单,似乎没人能管得了它。
好在网络舆论的压力是巨大的,鲍师傅在媒体的攻势面前选择了道歉。
当然道歉的也很没有诚意,似乎只是为了说明其他门店没有***用这种方式营销,对此我是不大相信的。
而且,这个道歉往往要经历:随便解释-推卸责任-认错惩罚三部曲。
第一步:随便解释,妄想把这件事情给糊弄过去,他们心里想的是:每天网上这么多信息,说不定明天就不关注了,你做梦!网友们可没有这么好打发,随随便便的解释是纸包不住火的。
第二步:推卸责任。企业的推卸责任,还造了一个热词:临时工。什么锅给临时工背,或者直接把锅让员工个人去承担,企业把事情推得干干净净,怎一个狠字了得。
第三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出***证据我们就明明白白地打脸,推卸责任我们就追问公司责任,对于不负责任的公司,我们***到底。最后,在公众的压力,和***的干预下终于认错了,然后开始被迫整改。
这3步走下来,大家早已经对你们的错误无法原谅了。
有没有真的做的好的?有,海底捞就是去年唯一一个把负面处理成正面的。海底捞8小时立即连发两封道歉和通报,坦然承认错误。
并且告诉出事门店的员工和干部不要恐慌,这是公司深层次的管理问题,责任由董事会承担。
这份担当,我表示我会原谅,这才是认错好嘛。
而一出事就把责任推给员工和临时工的,我无论如何都不会原谅,也不会再他们的东西。
苏宁的经营模式在实体店与网络***中徘徊
苏宁的长项应当是实体店,但阿里、京东等网络***的销售形式诱惑了苏宁,苏宁接受了阿里的投资。苏宁的管理层也不想一想,阿里能够赢利的经营模式怎么可能让苏宁轻易地让与?
事实上,苏宁接受阿里的投资也没有什么不对,但苏宁应当坚持自己的销售形式,苏宁的网络***可以作为苏宁的实体店营业的补充。苏宁的前身为江苏苏宁家电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组成,但是,苏宁改制后经营理念仍没有转变。
苏宁正在“邯郸学步”,苏宁究竟以网络***为主,还是以实体店铺经营为主,苏宁管理层可能现在仍没有理清。苏宁人应当清楚,2015年8月,苏宁接受了阿里巴巴投资283亿元的投资,苏宁的赢利状态。
苏宁人还应当清楚,苏宁云商接受非公开发行的投资的种类,当他人可以通过公开发行股票的形式融资,接受非公开发行投资是股票,还是优惠券,倘若是债券投资,苏宁可能为阿里人打工;倘若是股票也仅能发行优先股,排除阿里对苏宁决策的干扰。
苏宁人还应当注意,苏宁人应当在商言商,作为一家连锁型家电销售企业应当将注意力集中在家电的销售上,接手江苏足球,成为江苏队的新东家尽管光鲜,但不会为苏宁赢利,将有限的资金解决阿里的投资问题,苏宁人可能成为真正的“头号买家”。
徐剑随笔,写给苏宁人参考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kcmrd.com/post/49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