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公司面试都会说7天之内通知,但是一般公司要是觉得你可以,想招你都会在当天或者第二天就通知的,如果一两天之后没有通知 ,那希望基本上就不大了,建议不要一直等,顺便找找其他的工作吧。
一般的公司面试都会说7天之内通知,但是一般公司要是觉得你可以,想招你都会在当天或者第二天就通知的,如果一两天之后没有通知 ,那希望基本上就不大了,建议不要一直等,顺便找找其他的工作吧。
祈年殿是一座直径32.72米的圆形建筑,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总高38米。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祈年殿内有28根金丝楠木大柱,里圈的四根寓意春夏秋冬四季,中间一圈12根寓意12个月,最外一圈12根寓意12时辰以及周天星宿。
祈年殿位于北京天坛的北部,前身为大祈。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改建为三重顶圆殿,名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光绪十五年(1889)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它是一座鎏金宝顶、蓝瓦红柱、金碧辉煌的彩绘三层重檐圆形大殿。祈年殿***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构造形式。大殿建于高6米的白石雕栏环绕的三层汉白玉圆台上,即为祈谷坛。颇有拔地擎天之势,壮观恢弘。祈年殿为砖木结构,殿高38米,直径32米,三层重檐向上逐层收缩作伞状。建筑独特,无大梁长檩及铁钉,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环绕排列,支撑着殿顶的重量。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
祈年殿的内部结构比较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仅用楠木柱和枋桷相互衔接支撑屋顶。殿内柱子的数目,据说也是按照天象建立起来的。内围的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围的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的十二根“檐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的二十四根,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三层总共二十八根象征天上二十八星宿。再加上柱顶端的八根铜柱,总共三十六根,象征三十六天罡。殿内地板的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带有天然的龙凤花纹,与殿顶的蟠龙藻井和四周彩绘金描的龙凤和玺图案相互呼应。六宝顶下的雷公柱则象征皇帝的“一统天下”。祈年殿的藻井是由两层斗栱及一层天花组成,中间为金色龙凤浮雕,结构精巧,富丽华贵,使整座殿堂显得十分富丽堂皇。
祈年殿
祈年殿的殿座就是圆形的祈谷坛,三层6米高,气势巍峨。坛周有矮墙一重,东南角设燔柴炉、瘗坎、燎炉和具服台。坛北有皇乾殿,面阔五间,原先放置祖先神牌,后来牌位移至太庙。坛边还有祈年门、神库、神厨、宰牲亭、走牲路和长廊等附属建筑。长廊南面的广场上有七星石,是嘉靖年间放置的镇石。
因为祈年殿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和数字隐喻,其中蕴含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
祈年殿是古代皇帝每年孟春祈谷的地方。祈年殿整体的建筑非常独特,没用大梁和长檩,仅仅是用楠木大柱和枋桷,相互衔接支撑起整个的屋顶。
殿内大柱隐喻祭祀文化
最里面的4根叫“龙井柱”象征着春、夏、秋、冬四季,殿内还有12根“金柱”,象征了一年的十二个月,最外面这12根叫“檐柱”,象征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不过这只是一层含义,深一层的含义就是金柱和檐柱加起来正好是24根,代表了二十四节气,再加上里面的4根龙井柱一共是28根大柱,又代表了二十八星宿,关于二十八星宿呢,就是中国古代观测天象的时候,把恒星分为了28组,通过观察天象来判断季节的变换,进而调整农业生产,从这些数字也能看出,这里的祭祀也是和农业生产分不开的,祈年殿里面的梁上有8根铜柱,再加上这8根柱子,正好是36根,就正好是代表了三十六天罡星,而大殿的宝顶之下还藏有一根“雷公柱”,象征着“君承天意 受命于天”。
和玺彩画寓意深邃
在天坛祈年殿中,除了巧夺天工的建筑构造让人赞叹,其内外檐部绘就的色彩斑斑斓、构图庄重典雅的彩画也是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的重要原因,因为有了彩画,包括祈年殿在内的许多中国古建才配称得上金碧辉煌,且有一种豪放而赫然的气势。这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个常见而重要的装饰手法——和玺彩画。
和玺彩画根据建筑的规模、等级与使用功能的需要,分为金龙和玺、金凤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和苏画和玺等五种。祈年殿中的彩画属于龙凤和玺,上面使用了大量的金箔,贴金使得彩画更加华贵与凝重。彩画图案以龙纹、凤纹为主体,各个部位龙纹、凤纹交替出现,祈年殿枋心部分为双龙纹、双凤纹交替出现,双龙纹表示“双龙戏珠”,双凤纹表示“双凤昭富”。这些都预示着新一年的好年景;时至今日,代表吉祥寓意的彩画将把美好带给每一位来参观的游客。
以祈年殿为代表的封建礼制建筑,饱含象征意义的数字之道以及寓意吉祥的彩画技艺,正是从古至今的中国人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期盼,是中国数千年祭祀文化精华的凝聚。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kcmrd.com/post/48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