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赶集网APP
赶集网成立于2005年,算是目前互联网世界里的一位老人,主要是做专业分类信息,很多人喜欢在上面查询一些本地生活信息,比如房产,商家信息,劳工服务之类的。赶集网上面招聘求职信息也非常丰富,很多本地化的企业非常喜欢去赶集网上发布招聘信息,如果你想在本地找一份工作,不妨重点去赶集网看看。
二、58同城APP
58同城的产品定位几乎跟赶集网是雷同的,两者之间属于竞争关系,成立的年份也都是2005年,相对来说,58同城本地化服务属性更浓一些,上面也有大量的招聘信息,本地企业的可能比较多一些。
三、智联招聘APP
智联招聘是一个老牌的招聘平台了,这个品牌创建于1994年,属于互联网元老之一。一个互联网公司能活这么久,重点在于能够紧跟时代的潮流,品牌形象从大众的眼前消失,犹记得当年智联招聘投放在电视上张飞拿着菜刀乱砍乱挥的广告形象,纵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久久不能忘却……那还是十几年前的事。
现在智联招聘也做成了APP,直接可以在手机上找工作了。老字号品牌,上面的求职信息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靠谱,很多高端的岗位也喜欢上智联招聘发布。
四、前程无忧APP
前程无忧这个名字取得好,上了前程无忧你前程就无忧了……吗?
前程无忧创建的时间也非常早,1999年,踩在上世纪的尾巴上,也是一个老字号互联网品牌了,干货君当年大学刚毕业求职也是上的前程无忧网站找的,总得来说上面的招聘详细相对来说还算比较靠谱,个人比较推荐。
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深圳,这些年来这些特大城市的运营成本持续攀升,其中包括了租金成本、用人成本、经营成本等各项成本压力,这不仅仅让普通员工很难适应这一种高压环境,而且也会让不少的企业乃至上市公司无力承受如此巨压。对于小米这种巨头企业,尚且有着搬迁***,或许有着节约成本,提升效率的打算,但同时可能还会与迁入地的政策优惠、税收优惠等因素有关。实际上,对于巨头企业而言,其搬迁行动,往往也是引发一批优质人才、专业人才的迁移,而对于人才的逐渐迁移,但迁出地的负面影响不少,而对迁入地的***积极影响,则同样不可小觑。***如企业家们形成了一个搬迁的共识,恐怕对于部分成本过高的城市,带来不少的冲击压力,城市吸引力下降、人才吸引效应降低,最终还是会导致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缺乏了核心动力,不利于城市未来十年乃至数十年的发展。
这种说法,看看就好,千万别当真!
小米这类公司政策,确实会导致一部分人才回归二线,但大批量回归的可能性不大!
毕竟当年逃离北上广深的人,现在大多数都又回去了!
还是那句话,一线城市安放不下我身躯,二三线城市安放不下我的灵魂,但基于未来考虑,绝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一线!
另外,我们还从小米员工搬迁的出发点去分析下,人才回归二线的可能性。
首先,雷军是商人不是慈善家!
有人说,小米鼓励员工迁往武汉,是因为他本人的故乡情结——可别傻了!
对于雷军来说,武汉始终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而在武汉成立小米总部,似乎就显得顺理成章。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乡土情结外,武汉本身便利的交通、深厚的人才底蕴、政策上的扶持等,都是雷军所看重的。而小米身为智力密集型企业,人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果能够在武汉当地就笼络大批人才,且降低公司的各种支出和成本,自然能够实现共赢。
此次小米的《搬迁员工相关***政策》看起来还是诚意满满的,抛开3万元的搬迁***费来看,不受限购政策可立即购房这一条已经足以让很多员工动心。而且相比北京交通、住房、消费等成本的居高不下,武汉、南京的居住成本无疑要低得多。
以北上广为代表的一线城市近年来运营成本持续走高,让巨头企业面对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甚至这些城市的快节奏,也对员工造成了无形的高压环境。向二线城市转移,成为了巨头企业和部分员工的“共识”。
因此,小米此举还是会“***”部分北京员工前往武汉和南京的。甚至在小米的推动下,一波人才回归二线城市的潮流可能会就此开启。阿里、华为、腾讯等巨头企业,也有可能在更多的二线城市展开业务或设立总部,进而大幅降低成本。在这个过程中,人才自然会向二线城市涌入。
而从之前的趋势看,二线城市早已开启了人才争夺战以强化城市竞争力。如今再加上企业的助力,“双剑合璧”之下,二线城市在软实力上能够大幅拉近与一线城市的差距。
但我们也要看到,那些在北京已经定居或者工作发展较好的员工,不会成为搬迁的主力。而且小米也不会放弃其北京总部,毕竟北京的***优势依然是不可忽视的。或许,一二线城市并行,将是很多互联网巨头企业的新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kcmrd.com/post/41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