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生,基本都在小学或幼儿园。中学一线教师,尤其是高中一线教师,中师生是胜任不了的。
我当时那个年代,正好是中师学生和大专学生并行的年代,当时中师的学生质量水平远高于师专的学生,主要指的是录取难易度,这些中师生在学校里接受比较扎实的师范专业训练,比如书法绘画等等,但是大专中只有很少的专业把这些突出训练,一些专业,比如音乐美术专业才有这类训练,但师专毕业的学生在音乐美术体育训练专业性则比中师的学生要来得深,我见到我的一些同学成为书法家的,但很少听到我们本地的中师的老师成为书法家,所以在这些实操的技术上,中师学生接受的培训的广泛而师专学生毕业则是比较少,但学习要比中师学生深入。
中师学生毕业后最大的优点是工作认真,扎扎实实,这部分后来都成为学校的各层的领导,大部分中师学生毕业出来还是一个年级不大的人,在心智方面并不成熟,这些学生在“可塑性”“服从性”方面远比师专毕业的学生要来得好,但在独立性方面似乎不足。同时我发现,中师学生在后期专业发展方面要比师专毕业的学生要来得差,当时和我毕业的一部分同学后来马上接着进修,有的同学读到专科(后来大部分的同学都进修到本科),还有一些同学读到研究生博士,也有一些同学进修到大学里任教,有的都已经做到副教授,但很少听说中师生进修到较高的学历,大部分进修到专科和本科就是顶峰。
由于当时在大学里接受的教育不一样,就如我刚才所说,中师的训练更务实,而师专则更务虚,师专毕业的老师后来在学习理论方面人数更多,毕竟师专训练大部分是侧重于务虚的理论,阅读面更广。
总之,在早期中师老师在专业性方面是具有优势,但是后期,中师老师在深入学习方面比较慢,被师专老师赶上去的则比较多。有一次,普通话培训的时候,我和一个小学的老师在一起,小学老师难为情地说,这些字,课本中没有,我现在基本上都不认识,我想了想,小学课本里能有多少的汉字?如果一个老师就剩下这么一点的汉字,那也太那个了,我自己毕业后基本上都在不断地阅读,包括更为仔细回头读古典文学作品,古典文学作品中里边包含更多的生僻字,这些字在现代汉语中是很少出现的,都得仔仔细细地拼读。
和中师老师在一起的时候,感觉到中师老师更多关注生活里具体的事情,大家都感觉到小学各个年龄层的老师和初中高中大学老师相比,小学女老师在穿着非常有特色,显得花俏,更多追时髦。
谢谢邀请!
我就是一名90年代前的中师生!因为中师生都是初中毕业去读的,如果就中考成绩而论,当时的中师生都是年段班级的佼佼者,就像我的成绩是远超本地一中线的。这和当时政策有关,中师生基本学费全免还有生活补贴,就业是包分配的。特别对农村优秀的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马上农村户口迁为居民户口,减轻家庭负担,而且三、四年毕业就分配有工资(之前中师有四年制,后面改为三年制)。
所以论成绩,肯定是比排名在后考上高中,然后还只能考上分数靠后的师专生好。我中师毕业的时候,中考分数比我低的都一个个上了重点大学,那时候心理是很失落的。相比我的亲哥哥,我上中师的时候他同时考上北师大,可想而知成绩的差距。
但如果论教学水平、教学能力,这个要具体到个体,因为进中师也有的学生在混的。但总体来说,中师生都很聪明、上进,接受快、适应性强,加上当时国家重视,中师师资也很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像“三笔一画”(粉笔硬笔毛笔字,简笔画)都抓得非常紧,我很多同学出来都兼书法家了!而且还注重全面发展,根据兴趣爱好兼修音乐美术体育,兼修的水平,不自夸我认为很多都不亚于专业院校学生!这种“一专多能”的老师,非常好用!真心不是大学那种宽松式教育能培养的。就像我后来问读师专的同学,她们连粉笔字都不用练,全靠自觉。
但是,大部分中师生的分配,都扎根在农村基层,有的一干就是一辈子!农村的局限性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创新,时间长了,他们可能安于现状,默默无闻。但也有很多非常优秀,甚至成为教育家!我记得九十年代也有不少中师生有机会改行了,因为能说会写,在机关或其他部门也大放异彩,一个个都被重用提拔。当然师专生也一样,如果你拿城里任教的师专生和长期农村任教的中师生相比,还真不好判定谁教书更厉害!
总之,早期的中师生和师专生我认为都是很优秀的!当时大学没有扩招,能考上的,都是在千军万马中过了独木桥的一员!至于教学水平,因为教育对象不同,工作后个体差异不同,也不好做具体的比较。总体来说,老师都能普遍敬业奉献,爱生如子,我认为都很好!
我是云雀,喜欢我记得点赞和关注我,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kcmrd.com/post/41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