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景点游玩 > 正文

林徽因北京游玩,林徽因在北京的故居

  1. 林徽因就读学校?
  2. 北大校徽林徽因设计?
  3. 林徽因的建筑成就?
  4. 东总布胡同还有林徽因的故居吗?
  5. 福州林徽因是民国才女吗/?

林徽因就读学校

林徽因先后就读于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上海南洋女子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北京大学外文系等多所学校。在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时,她开始接触文学,写下了她的第一首诗。在上海南洋女子中学,她结识了张爱玲等知名作家及文化名人,并成为文学社社员。

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以及北京大学外文系,她深入研究西方文化,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这些学校的经历为她将来创作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理论支撑。

北大校徽林徽因设计

北京大学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 “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

林徽因北京游玩,林徽因在北京的故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校徽突出的理念在于,要“以人为本”;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北京大学在2007年修改了标志,在鲁迅先生设计校徽图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标志形似瓦当,兼有篆刻风韵,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林徽因的建筑成就?

林徽因在20世纪初期中国建筑史上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她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女性建筑师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建筑的早期实践者和推广者。以下是她的一些主要建筑成就和贡献:

1. **建筑实践:**

林徽因北京游玩,林徽因在北京的故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林徽因参与了多个著名建筑项目的设计。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为印度的泰戈尔设计的印度圣乐世界大学的图书馆和校园规划。

- 她与丈夫梁思成以及其他合作伙伴一起,为中国多地设计了一系列建筑。

2. **第一位女建筑师:**

林徽因北京游玩,林徽因在北京的故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林徽因毕业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是中国第一位在海外受过正规建筑教育的女性。

3. **建筑教育和研究:**

- 她和梁思成、金岳霖等共同创办了国立北平研究院建筑学系,推动了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发展。

- 林徽因还参与了中国旧建筑的调查研究工作,对中国古建筑进行了系统的测绘和研究,这对中国古建筑研究是极为重要的。

4. **文化遗产保护:**

东总布胡同还有林徽因的故居吗?

在大雅宝胡同甲2号南边的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的明园饭店对面,这个只露出一截儿的房屋。声称是梁思成、林徽因的故居。但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在这座房子里一天都没有住过。

什么?因为梁思成和林徽因住过的宅子已经被某些人在前些年错误的给拆了,但很多有识之士强烈反映,强烈呼吁,所以又悄无声息的立了围墙,在新建的围墙里把那个房子又悄无声息的盖起来了,所以梁思成、林徽因在这个刚刚盖好的所谓故居里,一天都没有住过。这件事绝对是一个非常***的故事。

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梁思成、林徽因的故居,地址在北总布三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北边,火烧赵家楼遗址的对面。距离我们大雅宝胡同甲二号院仅百米之遥!当时被著名文学家谢冰心称为“太太的客厅"。

福州林徽因是民国才女吗/?

林徽因(1904—1955),确实是一位民国才女。因为她在文学创作、建筑设计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林徽因,祖籍福建闽侯,生于杭州。所以题主说是福州,实为有误。其原名实际上是林徽音,取自《诗经》“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来因为此名与当时的一位男性作家林徽音重名,于是后来才改名为林徽因。

林徽因的祖父是林孝恂为进士出身,担任翰林院编修等职。父亲林长民是位民国元老,两度赴日留学,曾任北洋***司法总长等职;母亲何雪媛,为浙江嘉兴人。

幼年时,林徽因曾随祖父一起生活,同时跟随姑母林***发蒙读书。八岁时,进入上海老巴子路金益里附近小学读书。1914年,随祖父赴北京与父亲同住。1916年,林徽因进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学习。1920年随父亲到欧洲旅行,同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圣玛丽学院学习。

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林徽因与徐志摩一起陪同。同年6月,她与梁思成相伴赴美留学,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1927年宾大毕业后又进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设计。第二年,两人回国,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1931年,林徽因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发表了诗歌、***、散文等作品。1933年至1936年,与梁思成在北京等地考察研究古建筑,并撰写相关专著、论文与调查报告。同时还创作发表文学作品,如散文《悼志摩》,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九十九度中》等。抗战胜利后,开始关注住宅建筑,并发表相关论文,同时编制《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1949年,受聘清华大学建筑系,参加并领导新中国国徽设计工作。后又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担任北京都市***委员会委员、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建筑学报》编委等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