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在工作之余,我喜欢给自己找些乐子,去逛逛各种美食和有意思的地方~
下面的文字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希望能给予你一些帮助~
我觉得豆汁是北京最有趣味的一种小吃了吧味酸,气味独特;
但很多老北京对其爱不释手,据我观察现在北京外环卖豆汁儿的已经不多了
现在卖豆汁儿的主要集中在二环内,牛街,天坛北门的老磁器口豆汁店;
这些算是是大家比较能接受的,传统北京小吃
以前,北京人把小吃称为“碰头食儿”,因为它们是正餐以外充饥点补的零食,或者是逛庙会、转市场的时候,走累了歇歇脚,来点小吃调节调节胃口、吃着解闷儿。小吃的精髓在于它自在随性,不用特意为它去下馆子,在哪儿碰上,就在哪儿吃。
北京的小吃种类很多,俗话说,“京城三千碰头食儿”,有没有三千不得而知,但是据说如果每天吃个两三种,吃上一年都不会重样。你可以先尝尝蛤蟆吐蜜、芝麻烧饼,再来一碗豆腐脑或者老豆腐;也可以品味一下比较“清新”的豌豆黄和杏仁豆腐;重口味一点的,炸灌肠、炒肝、羊杂碎,都是很受老北京人喜爱的食物。
在外地人看来,北京很多小吃都很难吃。举两个例子:卤煮火烧,光看原材料就很油腻且带有味儿,猪头肉、猪大肠和猪肺等放在一起煮,加炸豆腐、蒜汁和香菜等调味,以前的庙会上,吃炸灌肠和卤煮火烧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
豆汁儿更不必说,很多人说它是酸臭味,也有人觉得它一股子泔水的味道。能不能喝下这碗灰绿色的浓汤,常常被判作一个人是不是地道老北京人的标志。豆汁儿用做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发酵而成,闻起来一股子酸臭气,可是老北京人爱喝这一口,无论是艺术***梅兰芳,还是作家老舍,都是不折不扣的豆汁儿迷。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之蜜糖,吾之砒霜,别人根本喝不下的豆汁儿,在北京人里眼里却是平常的美味。
说起炸松肉,那是老北京一道清真美食,在北京牛街有几家店做的炸松肉都非常地道,特别好吃。其实,这道小吃我们在家也可以做,非常简单,也好操作,下面我就把方法分享给大家!
准备食材:
牛肉馅:300克(选瘦点的馅)
土豆:200克
油豆皮:一张
准备调料:
葱末:15克 姜末:5克
老抽、生抽、料酒、盐、香油干淀粉
鸡蛋:一个
制作方法:
你好我是美食家小柯,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松肉特别好吃。做了几次很容易。要有耐心
老北京松肉做法步骤
食材
牛肉馅 500克
北豆腐 一盒
胡萝卜 250克
姜 25克
料酒 20克
盐 15克
白胡椒粉 8克
回答:***小吃炸松肉,既可以当道菜,也可以当零食吃,是老少皆宜的吃食。
松肉的做法极其简单,就跟炸丸子差不多,只是多了张油皮,但馅儿的比例比较重要。
牛上脑馅二斤,土豆🥔匀溜个三个,咯吱两块,淀粉半斤,花椒水一碗,
咯吱切碎,土豆上蒸锅半小时,晾凉捣碎成泥待用。
牛肉馅里倒入花椒水(分几次加入)少量的五香粉,适量的盐🧂,用力搅匀,然后加土豆泥,咯吱碎,淀粉继续搅成坨状(比饺子馅要硬点)。
案板上铺油皮,将调好的馅摊平,摊匀,上面再盖上一张油皮,用手按平切成长条状,再将其横切小块待用。锅内加深油,油温五六成热后下松肉丕子,待松肉浮起用漏勺翻个,看见松肉成金***捞出。有松又软的炸松肉即可食用了。
您好我是南宫燕姐厨房,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以下老北京炸松肉的经典做法
主料:羊肉馅,咯吱,淀粉,比例2:1:
辅料:葱姜、五香粉、酱油、盐
最重要的:外层是油皮,不是豆腐皮,不是油豆皮,而是油皮,那种薄如蝉翼的。
做法:
1、把咯吱弄碎,但不要太碎,然后把主料辅料搅拌成馅料
2、面板上铺油皮,刷水淀粉,将馅料平铺在油皮上,厚度不要超过两厘米,然后再刷水淀粉,铺上层油皮
3、最重要一步:将上下皮与馅料拍实,把空气排净,尽量保证1.5~2厘米的厚度
4、分割成2*6厘米大小的长条块
材料
羊肉馅250g,土豆300g,干淀粉1汤匙(15g),水淀粉2汤匙(30ml),五香粉1汤匙(15g),大葱花1汤匙(15g),姜末1茶匙(15g),鸡蛋2枚,油皮2张,盐1茶匙(5g),生抽1汤匙(15ml),油500ml(实耗30ml)
做法土豆清洗干净,放在锅中煮熟。煮熟后去皮捣碎成泥。
羊肉馅中放入大葱花、姜末、五香粉、盐、生抽,并将2枚鸡蛋磕入,然后将肉馅搅拌均匀。之后放入土豆泥,撒上干淀粉再次搅拌均匀。
取1张油皮,在油皮上涂一些水淀粉,把搅拌好的肉馅摊在油皮上(约1cm厚),之后肉上边再涂一些水淀粉,然后盖上另一张油皮。用刀面用力拍几下,拍实以后切成长5cm左右、宽2cm的长方形小块。
油锅烧至七成热,放入肉块炸成金***即可。
我不是北京人,但是看电视剧或者电影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北京人吃的炸酱面。每次看到演员手捧着一碗面,然后里边放着各种佐料做的炸酱。搅来拌去的,就馋的我恨不得立即也来上一口。
老北京炸酱面不仅是游客来到北京必吃的,也是深受众多北京人喜爱的当家菜。炸酱讲究、还配上多种应季菜码,开胃又实惠,不过北京最好吃的炸酱面,应当不在馆子里,那得是北京人家里自己亲手做的。
再一个就是北京的火锅,北京人叫支锅子。下馆子说“支个锅子”。涮肉多用铜锅儿。涮肉时以“上脑”、“三叉”为上品。肉片讲究手工切,切肉时,不仅要切薄片,还讲究断丝切,即顶刀切。汤讲究清汤。在涮肉之前,涮上几片羊尾巴油,立刻就能让底汤鲜美起来,叫“肥汤”。涮肉时,羊肉颜色稍变,没有肉的血红色就可以吃了。太久就老了,吃不出羊肉的鲜嫩。北京火锅讲究地道。
还有就是北京的烤鸭。有一次我去北京,在天安门附近的烤鸭店吃的烤鸭,又脆又香,半只烤鸭,我和我同事两个人全部吃光。而且他那个烤鸭做法真的是很独特的,果木烧制,要有规律地调换鸭子的位置,烤出的鸭子外观饱满,颜色呈枣红色,皮层酥脆,外焦里嫩,并带有一股果木的清香。片鸭可是技术,一个鸭子,要片出108快连皮带肉的鸭肉片。常用的吃烤鸭的佐食品有二种,一为荷叶饼;一为空心芝麻烧饼。
说也奇怪,在别的城市吃的这种北京烤鸭就感觉没有在北京那么地道的感觉。
北京人喜欢吃的应该还有好多,只不过我都没有了解,有机会去北京好好尝试一下。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kcmrd.com/post/39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