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隅自由筑是大产权,不是小产权房。该项目***用的是商品房销售模式,产权证为商品房房屋所有权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小产权房是指违规建造或未取得合法土地使用权的房屋,产权证为“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不具备合法的房屋产权。因此,金隅自由筑不属于小产权房。
前几天市水务局组织的节水宣传活动,现场有位热心观众也提到这个问题,今天打开头条就有类似问题推送,感觉大数据太精确了,有点赤果果。
回到正题,据了解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隋炀帝时建的,沿用至今,目前许多地方已经不能称之为运河,从济宁以北由于黄河泥沙增多,其实属于死运河,无法走船了。最近专家们也在出方案恢复走船,但是完全通行还需要一段时间。
从现在南水北调的方案来看,走运河的属于东线方案。从扬州往北贯穿经过淮河,洪泽湖骆马湖到济宁的江苏段好像有5个翻水站,提水站。最早我也很好奇有位差是怎么过船的,后来到了井头那边,皂河那边看了下就知道了。有个比较有趣的工具叫船闸。
船闸除了可以控制流量,泄洪或者储水,同时是控制两面落差的主要工具。
比如从扬州到宿迁闸落差有28米经过5个闸,宝应,淮安,宿迁皂河等闸。
从低到高处走:船从低处先进船闸内,船闸关闭,往里面打水,水涨船高。等水位和北面的一样高了就打开北面的船闸门,放行。
从高处到低处:反过来。先进船闸内,相当于一个封闭的杯子,南边用小孔放水。当水位跟外面差不多时。打开船闸门,放行。
目前看起来还是比较费事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水的浮力,通过隔离后,切换,补水放水然后水涨船高就可以调节了。
最后多说一句今天3月22日也是世界水日,大家都要节水啊。节水不能光靠节水办,还得全员参加。特别是宿迁,宿迁属于极度缺水城市,看似有两大湖,也号称水城,其实并没有多少水。好尴尬。
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南水北调和京杭大运河这两个工程目标是不一样的。
南水北调工程是要把水送北方,要求水的流向要一致,即水流要保持南向北方向。因此,该工程需要有提水工程把水提到高处,在重力作用下,水自流到北方。南水北调中线有丹江口水库提水工程,东线直接使用泵站进行提水。
京杭大运河是作为航运使用,船是可顺流而下,也可逆流而上,因此对水的流向并无需要保持一致,因此京杭大运河各个河段流向是不一致,也无需提水。那么问题来了,大运河的流向如何呢?
大运河各段之间高差悬殊,全线地势"三起三落":
济宁北部的南旺地势最高,号称水脊。引汶河之水在此分流,向北过黄河至临清卫河,流向天津,向南经徐州流向清江。临清与徐州之间高差最大,且水源不足,水深较浅,航行困难,为此设置38个水闸,分段拦水,保持水量,便于通航。
长江南岸的丹阳一带地势较高,是大运河的第二个分流点,向北经长江至清江,向南流至杭州。
北京地势较高,北运河从北向南流至天津。
因此大运河上述河段的流向转换点,由船闸保持通航。
京杭大运河其实是不连贯的河流,遇到地势变化就修一个水坝,缓坡坝,把船拉过去,平底船。
著名的北京的东坝河,西坝河,那里原先有一系列的水坝。
从通县往北京方向的粮船,走到坝根底下,然后由纤夫拉过去,再走一段,再拉过一个坝。
水是从上游往下游流的,缓坡坝能存住一定的水,使河道有一定的水深保证,用以行船。
中国京杭大运河……自从有海船、海船制造成本下降后、就可以退出历史上货运舞台了!中国近代的落后局面,其实就是守旧,当然也存在大运河两岸守自己既得利益的心理!统治者容易控制经济也是原因!
从明代开始,从广东到大连沿海各地再辐射几百里……大宗商品货物运输海运最便宜了!多次海禁……错失了: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的发展机会!
现在的南水北调工程有提水站,通航是怎么做到的,这个问题只有走近运河去看看。东线的南水北调工程通过大运河进行,在扬州市江都区有一个江都水利枢纽,那里有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提水泵站,十多台直径数米的巨泵在长江三江营的夹江把滚滚的长江水提引进运河,一路向北,通过黄河下面隧道,一直送到北京。而航运则通过船闸来进行,长江北岸的邗江区施桥船闸,每天都有南来北往的船舶从运河进入长江或从长江进入运河,运河沿线也有邵伯船闸、淮安船闸等船闸。
古道犀风老师已经回答了明朝的顺天府,我来接着聊聊清朝的顺天府。
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占领明朝首都北京。六月,摄政王多尔衮与诸王、贝勒、大臣等定议,建都燕京,是为京师,沿明制仍置顺天府。康熙年间,仍与直隶合称为“京师并直隶地方”。
上图新修缮的顺天府大堂,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公街9号,现为北京教育学院东城分院
顺治元年,顺天府沿明制,治所在今北京市东城区东公街、西公街间,领5州22县:大兴、宛平、良乡、固安、永清、东安、香河等7府直辖县;通州领三河、武清、宝坻、漷县4县;昌平州领顺义、密云、怀柔3县;涿州领房山县;霸州领文安、大城、保定3县;蓟州领玉田、丰润、遵化、平谷4县。
清朝对明朝顺天府的调整
顺治十六(1659)年八月,裁漷县入通州。康熙十五年(1676)十一月,升遵化县为州,领丰润县。雍正三年(1726)九月,武清县往属天津直隶州。雍正四年(1727),析玉田、丰润二县往属于永平府;雍正四年(1728)八月,武清县复属通州。雍正六年(1729),各县均直隶于顺天府。雍正九年(1731)二月,裁梁城所置宁河县来属。雍正末领6州19县。乾隆八年(1743)七月,遵化州升为直隶州,往属直隶省。至此,顺天府辖24州县,至清末未变。
顺天府所辖州县数量远较一般府为多,这给顺天府尹、直隶巡抚的管理带来不便。而且顺天府为首善之区,治安管理的要求远较一般地方为严格。康熙二十七年(1688),经直隶总督于成龙奏请,议准在顺天府设立东、西、南、北四路同知,专司所辖各州县的捕盗。四路同知又演变为四路厅,使得顺天府在行政区划层级的设置上也与各省相似,为顺天府——四路厅——州县的***制。
西路厅治卢沟桥,分辖大兴、宛平、良乡、房山、涿州;东路厅治通州,分辖通州、三河、武清、宝坻、宁河、香河、蓟州;南路厅治黄村,曾因衙署被水冲毁,雍正三年(1725)至乾隆四年(1739)移治于庞各庄,乾隆四年复移治于黄村,分辖固安、文安、保定、大城、永清、东安、霸州;北路厅治巩华城,分辖昌平、顺义、怀柔、密云、平谷。至清末未变,共5州19县。
总之,对比明朝顺天府的5州22县,清朝顺天府的州没有减少,少了漷县、遵化、丰润、玉田,多了宁河。22-4+1=19,这样形成了5州19县的格局。
【顺天府】是公元1403年朱棣靖难成功以后设置的一个【府级政区】,它的前身是明初洪武、建文年间的【北平府】,【顺天府】在设置之初便被朱棣钦定为【明朝北京】,成为除了中都凤阳以外的第二个明朝陪都。公元1407年朱棣下诏营造北京城,公元1420年北京城营造完毕,朱棣便正式迁都北京,从此【顺天府】取代【应天府】,成为大明帝国的首都所在。
明清两朝【顺天府】府衙均在今天北京市鼓楼东大街北侧的东公街内,【顺天府】在行政级别上类似于古代的京兆尹,顺天府尹的级别比其他知府高出两到***,并且由尚书、侍郎级大臣兼管,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明朝【顺天府】基本上管辖着当时的5州22县,其中府辖县有7个,州领县有15个;
7个顺天府直辖县有:大兴(今北京主城东部)、宛平(今北京主城西部)、良乡(今房山区良乡镇一带)、固安、永清、东安(今安次县南部)、香河;
5个府管州有:通州,霸州,涿州,昌平州,蓟州。
15个州领县有:【通州领4县】三河、武清(今武清区北部)、漷县(今通州区东南部)、宝坻;【霸州领3县】文安、大城、保定(今霸州市文安县之间);【涿州领1县】房山;【昌平州领3县】顺义、怀柔、密云(昌平是在正德年间方才从县升为州的,3县也是在正德年间方才划归昌平州管理的);【蓟州领4县】玉田、丰润、遵化、平谷。
明朝【顺天府】大体对应的今日区县级地点包括: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kcmrd.com/post/36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