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餐饮美食 > 正文

为何北京没有美食了,为何北京没有美食了呢

  1. 为什么一线城市的传统小吃越来越少了?
  2. 为什么上海有些小区的小吃摊都不见了?
  3. 为什么京菜没被评为八大菜系?

什么一线城市的传统小吃越来越少了?

大学毕业后就来到北京工作,在北京待了四年,作为一个吃货,可以说工作之余是吃遍了北京城的各种小吃。因此,本文我就以北京这个城市为例来阐述。

我发现一个现象:北京当地非常火爆的网红美食大都不是本地的特色美食,反倒是一些川菜、湘菜、粤菜、云南菜等。我认为原因有三点。

1、口味已经不受现在年轻人的喜爱

为何北京没有美食了,为何北京没有美食了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曾和一个地道的北京人探讨过,像老北京本地的这些特色小吃:麻豆腐、豆汁儿、炒肝儿等,其实都是过去那些年北京人家里比较穷,物质也比较匮乏,像卤煮、炒肝儿都是普通老北京人的家常菜肴。而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物质极大丰富了,很多年轻人(包括老北京孩子和一些在北京上学工作的外地年轻人)就不爱吃这些有年头的特色小吃。尤其是豆汁儿的酸臭味,让很多年轻人觉得是黑暗料理。只有一些老北京人还对这些小吃念念不忘。

2、全国各地饮食文化汇聚于此

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外地人聚集地,外地人一多,各种不同的饮食文化便都汇聚于此。而川菜、湘菜、云南菜以其麻辣鲜香的特点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胃口~很多经过改良过的川菜馆、湘菜馆、云南菜馆便取代了北京的小吃,成了大学生、年轻白领的心头爱。

为何北京没有美食了,为何北京没有美食了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网红美食的火爆

由于现在的消费主力军是年轻的90、95后,年轻人受到微博、抖音上网红的影响,对网红美食情有独钟。吃饭讲究小资的环境和食物的颜值。而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渐渐摒弃了对传统美食的继承,开始炮制各种所谓的网红美食、创意菜。而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网红美食也在快速的迭代,前两年网红美食脏脏包,简直大火,连明星都爱,但没过几个月就“凉了”~网红美食都淘汰的如此之快,因此老北京的传统小吃由于一直没有改良而现代人所被冷落。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的观点,若您持有不同的观点请勿喷,欢迎与我探讨~

为何北京没有美食了,为何北京没有美食了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这前做过几年小吃,现在也不做了。我之前是做米线在二线城市,还不是一线城市,但我想大体原因应该错不了太多。给你分享一下我不做的原因:

之前开店的时候,都是早上七点左右开始买菜、然后去店里收拾。一直要赶到晚上九点半下班。累啊!我现在30多岁,阴天下雨就浑身疼。

小吃店房子也是问题,在我们这样的城市找一间30-50平方米的门头房,房租每年在七万-十几万之间。每年多少还会再涨点,看房主的心情而定。

现在一个小吃店投下来也要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这些都成为了小吃店的门框,也让很多小吃望而却步……

一是大品牌的垄断整合,小品牌没有实力竞争。而大品牌做的东西就不会具有很明显的地方特色和地方口味。

二是大城市各地的人都有,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即使有地方特色美食,也被修改的面目全非了。

三是,虽有部分地方特色美食,但由于人群小众、大城市费用大、各项规章管制和各种关系打点等原因,要发展起来会很困难。

这个问题有点道理,其实现下传统小吃在一线城市的数量确实少了,多数是因为个体户和游商少了,直接造成传统小吃越来越少。全国的一线城市掰着一只手,数来又数去,都能剩一个。而所谓的新一线城市,只不过是当地的自我安慰。

比如说魔都餐饮吧,远东第一大城市,在海派浓油赤酱风格之下,全国的传统小吃几乎都能找得到。当下的城市建设,不仅仅是魔都,整个长三角城市都在进行市容整顿,是基于城市发展需要的管控。

在魔都的街头,你会很容易看到最近两年,沿街的店面都被水泥封堵,居民楼靠近街道,破墙后做成的门店,都被封堵起来,学校楼宇靠街道的一律封闭。餐饮店、小吃店等等小商业生态几乎不再存在,除非是房屋等证照齐全,在商业范围内符合规定的才能营业

结果就是,你很难看到传统小吃了。且不说,鲜肉月饼,青团这种上海本帮传统小吃,我们就说说大饼油条吧。可能没来过魔都的不知道。大饼油条虽然不是上海本土的早点,基本都是外地人在做,但是大饼油条早就活生生的成为魔都最大众化的小吃了,且根深蒂固。

现在你在市区范围内,很难找到一家大饼油条豆浆铺,有,都是早租的。什么是早租?就是做早点的外地人,找到一家小饭店,由于早上小饭店不营业,就租用人家早上6-10点这段时间卖早点,当然卖早点的要出一部分房租!

但是就是这样借租的形式和方法,一般在市区都很少有机会了,你借用那段时间、那个价钱档位做早点生意,对小饭店来说也不差钱,很多小饭店也不愿意出租那个档位和时间,但对于早点生意就不同了,毕竟挣得钱少!租费也不可小觑!

所以在一线城市的郊区你还会见到很多传统的早点和小吃,而市区内,外来做生意的从业者已经改行、回老家、或者到到二线城市重操旧业。目前剩下的,前景也不是很明朗!发展好的,其手上做传统小吃的生意已经转入“庙堂”,当然这里的庙堂指的是租了商业用门面或进入大卖场!

而传统的露天摊位,无证,但有监管!这无异于游商,当下的一线城市,尤其是市区,这样的经营方式一般都被取缔了,他们曾经了创造了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带来无数的传统小吃,小商业的机动性和灵活性的生态彻底被打破了。庙堂之上的传统美食还好吃吗?比如,西安回民街,魔都的城隍庙,那些传统小吃,说真的,令人唏嘘啊。

为什么上海有些小区的小吃摊都不见了?

上海开始卫生市容整治了呀。

不光是小区的小吃摊,像是很多美食一条街、特别是夜市的,都开始了整治。

像是昌里路,之前就传出过夜市整治的消息,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 不过有挺多小商贩的确关了在卫生整治。

还有就是寿宁路,小龙虾一条街,因为环境脏乱影响居民生活,所以也开始了卫生监管。

现在也有很多弄堂网红,比阿大葱油饼、粽子阿姨之类的,因为没有卫生许可证接受着调整,等到了有专门的食品安全和卫生许可证之后还会再营业的。

为了市民的身体健康和市容环境,对这些做出调整也是无奈之举吧。就默默期待着吧,美食这种东西,还会回来的。


❤魔都小资城市生活指南,带你过有态度的小资生活~快来关注我的头条号吧!

确实小吃摊减少了好多。上海一方面在规范整治市容市貌,一方面在控制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

整治市容,就包括拆除违章建筑。原来一些老小区,临街的地方有很多搭建的违章建筑,有的年代很长,都在做门市房出租,虽然方便了生活,但也有不少安全隐患。去年开始全市大清查,清理违章建筑,没证照的都拆了,原来的小吃小店就没有经营场所,只好搬走,往郊区迁移,或者干脆有些人回老家了。结果去年上海常驻人口没增长。

另外老区拆迁,新建的商业门面都高大上,做不了小吃了。

还有就是对流动摊贩的巡查力度也加大了。做小吃的流动摊少多了。卖菜、杂货的倒是没少,不知道是咋回事。

其实不光是小吃少了,批发市场也少了。铜川路水产批发市场,最有名的,也拆了。浦东恒大水产市场,以前常去买点小海鲜价格便宜,突然也拆了,变成工地围起来。现在只好到军工路或者水产路,太远了。

不过这些小吃到底是有些副作用。买东西方便,可环境太差了,苦了住在[_a***_]的居民。

城市城市,有城还得有市,现在都是光有城没有市,上海城是干净了,还有几个市场?除了菜市场,大家都坐在电视前电脑前看网上的市场,看看其它城市的美食街,古玩街,花鸟鱼虫市场。

为什么京菜没被评为八大菜系

菜系的划分,首先得有自己独有的特色,第一就是食材出自本地生长,其次就是材料也是本地酿造调制,然后就是做出来的菜,口味符合全国大部分人的口味,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得让***都觉得这个菜很好吃,符合这三条,才能称得上自己的菜系,才能让全国人民都称赞。北京虽然贵为首都,但他地理环境决定了他本地及没有独特的植物也没有独特的动物,所以第一条食材上就把他卡死了,他很难有自己独特的菜系。

但从另一方面讲,北京从古至今大部分时间就是首都,从来不缺各地名厨前来发展,所以不管有没有自己的特色菜,北京人从来都不缺吃的,想吃什么菜系,随便就能找到相对应的菜馆,虽称不上正宗的某系菜,但也大差不差就是那个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