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了,从国贸那块到机场,打表+高速费=90元,给了100元,司机接过去就准备走了,问找钱呢?反问我“上海人吗?”,“是啊,怎么啦?”,司机说“上海人就是小气。”
如果帮着卸行李,我肯定不好意思,没有,也没指望,我也没再废话说“找钱”,司机很不情愿地找了我10元。
如果我不问“找钱呢?”再加一句,“大哥谢谢,辛苦了。”然后走人,司机会说“上海人真大气吗?”
莫名其妙的记忆。
以北京为代表的广大内地,他们奉行的社会处事规则(或者说游戏规则)是:只要两者之间存在某种社会关系(同学、亲戚、邻居、同事…),那互相之间就是可以占便宜的。你(比如上海人)如果不参与这个游戏,那就是小气。在游戏中,又有以下几类人:
1、你让别人占便宜了,又能把便宜占回来,那叫精明。
2、你糊里糊涂被别人占便宜,那叫傻气。
3、你知道别人占了你便宜,但不在乎,那叫大气。
4、你能控制别人占你多少便宜,那叫局气5、你不占别人便宜,也不让别人占便宜(就像上海这样的),那叫小气。
[大笑][大笑][大笑]
我相信很多人都没有接触过真正的北京人和真正的上海人。
老北京人骨子里不歧视他乡人,因为看多了朝代更替,知道每个出外讨生活的人都不容易。
老上海人无论里弄里的小民还是别墅里的老克拉都十分有契约精神,自己的工作,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做到,会算计,拎得清,相比之下老克拉更谦逊有礼貌。至于上海人歧视不歧视外地人,我就不知道了,得问他们自己。
北京人为什么现在如此排外,不友好?因为外地人太多了,太拥挤了,影响到生活了。小时候我们家每个周末都去公园,每到花开就去植物园,现在不敢去了,人比花多,节***日都不敢出门了。
新上海人操着外地人听不懂的上海话,穿着比上海人还洋气,但是契约精神欠缺,服务意识欠缺,仔细看还是能分辨出来,不过比新北京人好多了,起码他们在努力融入上海。
新北京人第一代移民心理都有问题,一方面拒绝被同化,一方面又极其厌恶自己的家乡,是一群无根的浮萍,即使有了户口有了房子还是漂着,什么北上广深放不下肉身,家乡放不下灵魂,其实是哪里都放不下你那颗躁动的野心。心理扭曲的父母必然教不出心态正常的孩子,所以至少要三代才能融入北京。
作为北京土著,我2006年的时候,曾经在上海打工一年,以下是我自己的真实感受。
首先,感受到不同的是气候。我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是2月中的时候,这个时候,北京还是干冷的冬天,但屋子里有暖气。而上海已经进入了春雨季节了,长期阴天,天气是阴冷阴冷的。最明显的感受是,第一天脱了袜子,搭在床脚,脱下来的袜子是干的,但第二天一早再穿,袜子是潮乎乎的了。
第二个不习惯的是吃,上海吃什么都是甜的。我们当时是三个北京小伙,加一位河南小伙一起合租,一开始我们还一起在外边吃小饭馆,吃了一个月之后,实在受不了了。饭馆里的五十岁大叔,吃个大排面,要在酱油色的面汤里面再加白糖。后来我们决定自己开火做饭吃,我们刚开火的第一周,我们四个吃掉了整整一袋盐。
第三个明显不同的地方是交流。在北京的时候,我们哥们一起喝酒聊天,不出十分钟,一定会聊到三国的话题。而跟上海小伙喝酒聊天,我们说三国,人家根本就不搭茬,根本聊不起来。
我们说桃园结义刘关张,人家说触底反弹要平仓;我们说林冲鲁智深,人家聊古琦黛安芬;我们说秦琼去救程咬金,人家说王宝强马蓉闹离婚……聊天根本就不是同一个次元的内容。
要我总结,北京人的特点是随性,是一种什么事都可以不放在眼里的高傲随性;上海人活的是精致,用上海话讲叫“腔调”,不够精致的人就是不够“腔调”!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kcmrd.com/post/25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