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以上出生成长在北京勤劳自尊自律的人肯定以汉族为主!顺便给意淫辫子的人说一声:满人是融入者,是小众,满族入关前有什么文化,戏曲,曲艺,书画,美食,文玩,花鸟虫鱼,那样是满人从关外带来的,满族服饰的绫罗绸缎丝绒夏布,戴的宝石玉器掐丝点翠那样不是汉族智慧。除了一根辫子,一锅白肉,两个萨满,他们有什么文化,北京的汉民族文化只是同化了满人!
满洲入关后,将全族分成三部分,一部分驻守盛京东北老家,一部分驻守北京直隶,最后一部分分驻各省府道,称为“驻防八旗”。满人始终面临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人口基数太少,为增强实为也为了笼终各族人心,又陆续增加了“蒙八旗”与“汉八旗”。
蒙八旗常驻北方,轻易不用。满人入关后,由于投降的的各路兵马太多,甚至超过满八旗,又将这些人编为“绿营兵”。占据北京后,出于防范***造反的可能,将满人全安置在内城,不许***居住。清初之时,北京城满还是很多的。但随时间推移,清立国之初制定的八旗恤养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八旗制度规定:旗人不得参加科举不能经商,只能子承父业袭官袭军职,生下来就有一份钱粮,称为“铁杆庄稼”。可二百年传承下来,老子生儿子,儿子生孙子,到处开枝散叶,军功爵位又只传嫡不传庶又是降级传承,王朝发的钱粮早就不够用了,内城也拥挤不堪朝外城发展。庶出子弟没有军功传承更无实职顶缺,那份二百年不变的“铁杆庄稼”也早不敷用,要么与汉蒙通婚寻个靠饭折,要么就寂寂无名断了香火。随着清末乱世到来,八国联军进北京烧杀一通,许多满人就逃离京城。清末编练新年,大量河北山东地区军人家属也大规模进入京城及周边地区。民国成立,京城内满人彻底没了生活来源,或死或走,大量内城住宅都换了***主人,去了哪就不言而喻了。
从民国政F到国民政F再到人民政F,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一次的改朝换代都是一次大规模的京城人员变动历程,再加上与之相关经济工商部门的变动,北京城内的人员敢说自个儿上溯三代都北京的己是屈指可数了。至于满清遗留下的遗老遗少更是稀有动物了。现在还敢说自个儿是前朝血统的,要么沽名钓誉,要么就是庶出的庶出七八代人了,又与***通婚,血管里早没什么基因了!
见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奶奶去看孩子,把爷爷扔家里,有的爷爷还不太会做饭,家务也不擅长,所以留守的爷爷造的很邋遢,吃不好,穿不好的,看起来有点心疼。但是孩子小,又不能没人帮忙照顾,让爷爷也去吧,家里还有一摊子事。所以,只能说老人们为了孩子付出的太多了,有些人还不念老人的好,挑这挑哪的,真是太伤老人的心了!
没有具体数据,不知道有多少姥姥奶奶、爷爷姥爷分居,这种状况应该存在,而且确实不少。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有如下原因:子女住房面积有限,住不下;两代人思维认识、生活习惯、环境不同,不愿意住一起;个别老人身体、家中有事等因素,不得已而为之。
张大哥,家居四川遂宁,2016年退休。女儿女婿在成都某央企工作,工作繁忙,2017年春天老两口去成都照顾外甥,张大哥负责买菜煮饭和家庭卫生等,老婆负责外甥的日常照顾。外甥满月后不久,叫老婆照顾外甥,自己嚷着要回遂宁生活,子女知道他有心脏病,多次挽留无果,只好听之任之。
2017年夏季,张大哥回到遂宁,几个好友多次劝他,有心脏病,单独生活不安全,万一发作,身边没人,容易出事。他笑嘻嘻说,女儿那边没朋友,喝茶、聊天找不到人,寂寞孤单,度日如年,日子久了,担心患忧郁症。遂宁人熟地熟,天天与战友、同事、同学一起喝茶打牌,充实愉悦。大家觉得有道理,不再言语,只是反复提醒要按时吃药,如感心脏不适,务必打电话求助,及时就医。
2017秋季,几个朋友邀我去内蒙古游。有天傍晚,正在蒙古包里喝酒、吃烤全羊、观赏民族歌舞,突然接到电话,说张大哥的电话两天无人接听,问我是否知道他住什么地方?我知道他居住的小区,不知道具体楼牌号。第一感觉张大哥肯定出事了,在派出所和物管的帮助下,在家里找到了他,可已经去世了,据法医鉴定,心肌梗塞,没及时抢救,导致死亡。
张大哥的去世,让我们悲痛欲绝。反思这件事情,有很多需要吸取教训的地方。我想如果他老婆、女儿女婿强硬点,不允许一个心脏有病的老人单独生活,估计还可以多活几年。如果他不那么倔强,不回遂宁单独生活,身边随时有人,或许可以避免这种悲剧。
笔者认为,为了减轻子女负担,爷爷奶奶、姥爷外婆照料孙子,理所当然,无可厚非。但为了照顾孙子,老两口分居生活,发生悲剧,确应该引起我们重视和关注。我是粮农二代,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kcmrd.com/post/24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