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说,大多中外合办的学校/专业学费比较贵(或国际认证类专业),而一般的本科专业学费都介于4000-7000左右。那么具体能够左右这些学费差异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
发达地区的学费往往较高,例如广东、浙江等地的高校就由于经济较发达,学费往往在5500-7000之间,甚至高于北京大学(浙大大部分专业6000元/年,北京大学5000元/年);
而东北三省的高校,每年学费基本都在5000以下(如吉林大学大部分专业4180元/年);而西部地区,如青海、新疆地区的高校学费就更低了,大都在3500-4000元/年之间。
②学校水平差异:
一般来说,学校水平越高,学费往往越低。因为很多高水平院校都有着较为不错的经费补贴,例如清华、北大、复旦等。一般学费都在5000-5000元/年之间;
③专业选择差异:
一些专业享受专业补贴,所以学费一般较低,例如农学、园林等专业(南京林业大学的园林等专业学费仅2000多一年);而有的专业由于知识难度高,学费往往不菲,如工程、土木、医药、金融等专业;
④定向培养差异:
有一部分专业由于政策等原因,收到国家定向培养政策保护,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师范类的学生,需要自掏腰包的学费可以说极少;另外就是一部分军事类院校,学费的水平也通常较低(但往往要求的分数线都比较高)。
一个大学生读完本科,中间无病无痛正常毕业情况下,以过来人身份及当今物价水平估算,因各个大学专业收费不一样,有的学费4000元/年,而有的艺术和独立学院需15000元/年,所以总计算来的话,少则四年需80000元,多则要10多万。这里不包括五年制医学本科的费用。
1、学校的学费:按一般普通二本院院校算,学费多在5000~6000元/学年。
2、书籍费:300~500元/学年,专业不同,书籍费用有出入。
3、住宿费:800~1500元/学年,不同的寝室收费不一样,四人间的,八人间的收费不一样。
4、交通费:因各人就读院校不一样,如果从南到北或从东到西往返学校,每年的来回费用大概在1000~3000元。这只是从家到学校和学校放***回家的交通费用,不包括在校学习时的交通出行费。
5、伙食费:这是一笔较大的开支,根据家庭情况,每天平均费用都在20~40元左右,一个月800~1200元,一个学期按四个月算就需要3200~4800元,一年大概在6500~10000元之间。
6、电话费:正常使用手机的话费每个月大概在30~100元之间,一年约360~1200元。
7、日常用品:这类费用因人而异,多少一个月也需要100元左右,一年就是1200元。
8、聚餐费:大学一般每期或特殊日子,都会有一个班级聚会或者同乡会什么的,一般一个学期都有三两次,一年也有五六次,每次100元,一年也需要600元。
9、保险费:新生开学时,一般会一次性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协议,四年保险费应该在600元左右。
不同地区的不同大学所需经费不一样,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如果要咨询最好是选定一所大学,然后再问,否则的话,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各式各样。那我就以我所在的武汉来说说大学一年需要多少钱。
第一、学费
现在大学学费都是全国基本一致,除了体育、艺术类学费一年1万左右,中外合作班根据合作的国家不一样学费有所不同,其他专业一般在4000--7000.学费是全省统一的,经过了物价部门的核准。
第二,住宿费
住宿费一般是4人间和6人间,我校四人间是每年1200元,六人间每年900元。这个标准各高校有所差别,但是不大。
第三、教材费
现在教材费一般不硬性固定,原则上是自行购买,但是学校教材管理部门统一购买。一般来讲一个学年教材费500-1000元左右。根据不同专业教材费用不同。比如说,艺术类课程,教材稍贵些。
第四,生活费
生活费个人差距很大,如果天天在食堂吃饭,基本能吃饱的话。以我们学校为例,一般每顿10元应该够了。一个月1000元应该可以解决。但是学生现在并不都在学校食堂吃,还有一些聚会之类的。这个没有上限,根据个人家庭经济状况决定。底线我认为1000元够生活了。
第五,其他费用
以上是固定开支,每个人都要支付的。其他的一些开支还包括班级活动费、外出旅游费、购买学习用品、衣服、零食之类的。不好精确统计。算一学期2000元,应该够了。
这样算下来:学费5000(一般专业)+住宿费1200+教材费600+生活费10000(10个月,每月1000)+其他4000(每学期2000)=20800.也就是说,如果节省一点的学生,一年20000元基本能够了。四年下来就是83200元。
当然,学生在校期间也可以有一些收入,比如说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社会兼职等等,如果自己努力,也可以减少一下家里的负担。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kcmrd.com/post/21321.html